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海水养殖对海湾沉积物的累积影响, 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氮、磷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等3个区域柱状样中总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38.2—3803.9mg.kg-1、740.9—2152.1mg.kg-1和343.2—471.9mg.kg-1, 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4.7—3233.9mg.kg-1、297.9—497.5mg.kg-1和650.2—1327.2 mg.kg-1, 有机碳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22%、0.87%—1.13%和0.69%—0.95%。该三个因子的含量均从底层至表层呈增加趋势, 但网箱养殖区上层增加幅度最为剧烈, 贝类区次之, 对照区变化幅度最小。所有柱状样中, 总氮含量均超标, 但网箱养殖区总氮污染最为严重, 贝类养殖区次之, 对照区最轻; 网箱养殖区的总磷在上层的不同深度超标, 而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柱状样的总磷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2.
黄小平 《海洋通报》1998,17(3):24-31
丙烯腈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其密度比水小,具一定的溶解性和挥发性;由于其在水中性性较大,意外泄漏到水面后,将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在环境、管理和经济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海岛淡水资源紧张,周围海域环境污染,陆海通道和围海工程造成海域自然环境状况改变;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海岛管理体制不健全,海岛资源权属不清,海岛开发管理法规不完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海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海岛开发产业布局不合理。最后提出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应该:建立有效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和机构;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增加海岛资金投入,逐步扩大海岛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海岛科教事业,实施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4.
电厂冷却水余氯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伟英  黄小平 《热带海洋》1993,12(3):99-10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大亚湾环境与资源的特征,研究了大亚湾北部经济开发区的污水集中排海的优选位置,结果表明大亚湾徘海位置应在靠近湾口东侧一带。同时指出,污水排海位置的优选与扩散器结构特征的研究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继GPS全球定位技术之后,测量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介绍了RTK技术及其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RTK技术应用于城市测量的注意事项,并对RTK在实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种子法的海菖蒲海草床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海洋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分布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下降, 海草床保护和恢复已成为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首次尝试在野外用种子法对热带海草优势种海菖蒲进行生态恢复, 并探究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 埋藏深度及种子保护对海菖蒲种子的萌发率影响显著。埋藏深度为6cm时, 海菖蒲种子的萌发率仅为1.25%, 大部分种子腐烂失活。埋藏深度为2cm时, 网袋埋藏种子的萌发率高达96.10%, 但直接埋藏种子的萌发率远远低于用网袋保护的种子, 这可能是由于生物扰动或动物捕食增加了种子的流失。春季大型藻类和附着藻类的爆发是导致海菖蒲幼苗生长受阻、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 其群落结构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河流输入是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水体环境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淡水输入改变了水体温度、盐度、浊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 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文章调查研究了2015年河流输入最强的夏季丰水期大亚湾的水体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分析了在较强河流输入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发现, 夏季大亚湾淡澳河的输入使湾顶淡澳河口区域形成层化的低盐、高温、低透明度、高营养盐的水体, 湾中部表层水体则受一定强度河流羽流影响, 而湾口和湾中部底层水体主要受外海水影响。淡澳河淡水输入是夏季大亚湾外源性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而硅酸盐除河流输入外, 外海水也输入较多的营养盐使得底层水体硅酸盐浓度较高。夏季大亚湾水体营养比例失衡较严重, 溶解无机磷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硅藻是大亚湾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 调查发现3种优势种[极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均为硅藻。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大亚湾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分为3种类型, 分别为: 浮游植物丰度较大的极小海链藻藻华暴发的群落, 位于淡澳河口, 受河流输入影响明显; 中肋骨条藻占据优势的群落, 分布在受一定强度的河流及其羽流影响的湾顶和湾中部区域; 浮游植物丰度较低的群落, 无明显优势种, 主要分布在湾口海水影响区域。淡澳河口的水体环境有利于小型链状硅藻极小海链藻的快速繁殖并暴发了藻华, 藻华发生时的海水环境条件为: 温度30~31°C, 盐度17‰~31‰, 水体透明度0.45~1.2m。硅藻对不同营养盐利用的差异以及随后的生物碎屑和颗粒沉降过程导致藻华发生区域Si∶N值略降低, N∶P值显著升高。河流输入影响下, 单一物种大量生长使得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丰度分布极不均匀, 从而导致淡澳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降低, 种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从淡澳河口向湾口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海水中总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2007年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对大亚湾总有机碳(TOC)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TOC的季节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TOC与盐度、叶绿素a及石油类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6—2007年TOC的浓度范围在1.30~6.30 mg/dm3,平均值为2.78 mg/dm3,TOC的浓度从大到小的趋势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TOC垂直分布趋势不明显,春季和秋季垂直分布比较均匀,且中层TOC浓度比较高;而夏季、冬季垂直分布不够均匀。春季TOC平面分布比较均匀,在大辣甲的西北部有高值,而夏季、秋季、冬季的TOC在大辣甲的西北部都呈现低值;夏季的TOC分布呈现西高东低,自小湾内向小湾外递减的特征;秋季的TOC分布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近岸大于离岸的特征;冬季的TOC分布呈现西高东低,西部海域分布线比较密集的特征。研究表明,大亚湾TOC与叶绿素a、石油类显著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但不显著。大亚湾TOC浓度、时空分布与季节性径流、季风、水动力、生物地球化学、生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受到季节性河流径流输入、浮游植物、石油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新村湾泰来藻有性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生长重建法(reconstruction methods)研究海南新村湾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发现泰来藻花芽形成期和种子萌芽期分别在每年的秋季末(11月初)和次年春季初(2月底),比菲律宾泰来藻种群早约2个月,雌雄花比例为1∶4,单次开花率是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