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744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紧扣福州"东扩南进、沿江面海"城市发展战略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2011~2014年开展了闽江口地区地质环境调查(福州城市地质调查)。通过开展全域不同比例尺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及地铁沿线、应急水源地等11个专题调查,建立了福州市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成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总结福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意义,梳理主要成果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查阅便利,在全省城市地质调查的成果应用、拓展服务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2.
针对GIS专业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课外辅导与作业讲解、课程资源与师资建设、实践教学与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改革,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3.
金田龙  王勤 《江苏地质》2021,45(4):375-383
岩石的变形机制和力学性质对认识活动断裂带的孕震机制和发震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圣·安德列斯(San Andreas)转换断层是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的构造边界,也是重要的地震活动带,总结了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对圣·安德列斯断层钻孔断层岩的研究进展。对断层泥的高速摩擦实验发现:动力弱化现象只在高速滑移时才发生,伴随着摩擦生热,岩石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断层泥中富镁黏土矿物的富集可以显著降低断层的摩擦系数,促进蠕滑,黏土矿物的不均一分布可导致断裂带变形行为和地震分布的突变。与断层泥和碎裂岩不同,粉碎岩形成于快速传播地震的断裂端部,具高孔隙率和高渗透率,流体活动性强。此外,断层岩的有机质成熟度可用来追溯古地震造成的热异常。在川滇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开展科学钻探项目,研究断层岩样品的显微结构、物理性质和变形历史,以期为理解大陆汇聚与转换挤压过程中复杂的地震活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4.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尤其对环境放射性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对不同建筑材料民宅和厂房内的氡调查,铀矿毗邻区乡村壤中及民宅中的氡调查,高钍辐射区天然r放射性对人体的辐射效应研究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85.
86.
地表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垂直向上运移,即处于深部的油气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通过渗滤作用、扩散作用或别的方式,到达地表,引起地表介质(土壤、岩石、水、气体及生物等)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的量的变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场的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来寻找油气藏的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油气化探本质上是一种以研究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达到找油目的直接方法。自30年代德国的G.劳伯梅耶和苏联的B.A.索柯洛夫开创地表烃测量以来,油气化探已进行了五十余年,经历了发展与停滞的反复过程,究其原因,除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外,亦与油气物质运移机理及分布模式复杂多样、其异常与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关。对于油气物质异常的形成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结合地质、物探、化探的众多因素,综合考虑亦不失为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引入的化探指标众多,各参数与油气藏的关系复杂。对于异常的解释、评价、筛选及预测油气前景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参数综合指标MPV_1,试图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普查工作的同时,围绕一些钻井以放射状分布采集了一些样品并选用多参数指标,以达到改进预测的成功率,两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与本文有关的廊固地区油气普查工作成果,请查阅《廊固普查报告》,这里不再详述。  相似文献   
87.
在美国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探油气已有30年了,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壤中吸附烃抽提技术以及其测量分析都已得到了发展提高。实验表明,在首次测量后数年重新采样,异常可以重现;另一方面,随着油田的开采,烃异常逐渐变弱,最后趋于消失。尽管与大型油气藏相联系的晕圈(halo)这种基本异常模式继续被发现,亦已认识到其他类型的烃分布模式。烃测量技术有助于评价穹隆构造翼部的含油性,在获得适当的资料后,可以在构造顶部布钻。如例案所述,烃测量后指出在刺穿型穹隆构造的翼部有一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88.
89.
90.
区域化探资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应用成果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1991年,利用冀东地区已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在农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区内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缺乏区,开展了增施微量元素Zn、Mn、Mo、B和Co肥料提高水稻、玉米、花生和苹果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施微肥后,水稻、玉米、花生产量提高,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平均40元以上,苹果增产30%以上,亩增收入大于1000元,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这项成果如在整个冀东地区推广,其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