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3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1361篇
测绘学   595篇
大气科学   513篇
地球物理   673篇
地质学   2270篇
海洋学   934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53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雷达定量降水动态分级Z-I关系估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RQPE和RQPF)对洪水监测、发布洪水警报起重要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概率配对法、Z-I关系法和基于Z-I关系的数学算法校正法,这些方法均存在强调某一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问题,并且对短时强降水,尤其是极强降水低估严重。从统计和个例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四种雷达定量降水方法的误差,致力于寻找一种将雷达回波反射率预报场反演为降水场时误差较小的技术方法,能改进对短时强降水、特别是极强降水严重低估问题的方法,并且该方法也能在业务应用中方便、快速、精确实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分级Z-I关系法是一种对雷达QPE和回波反射率预报场反演降水场都较好的方法,并且改进了对短时强降水、尤其是大于55 mm/h的短时极强降水低估的问题;在业务计算中仅需15秒,能满足6分钟更新一次计算结果的需要,而且不依赖气候统计,便于移植。  相似文献   
972.
蔡勤  柴秀梅  周红根  李冰峰  杨莹  朱毅 《气象》2011,37(8):1045-1048
2009年2月8日至16日徐州天气雷达开机过程中,产品出现断断续续的拉丝现象,产品拉丝处图像掩盖了实际回波,而检查雷达的各项标校参数,其值均在正常范围且无任何报警,雷达回波异常,使雷达不能正常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通过对CINRAD/A雷达伺服信号链路进行分析,查找闪码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检测检修方法,为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现场维修、维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73.
通过对复杂山地条件、特长、大埋深的雪峰山公路隧道的工程地震勘探实例,介绍和分析了根据实地情况开发和应用的高分辨率地震震源激发技术,复杂地形、地质构造条件下共排列双向变偏移距高分辨率反射波多次覆盖技术,环保型地震反射波与折射波法野外同步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74.
鞍山陈台沟地区出露有大量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层状岩系,是研究太古代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经典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岩石单元、构造特征研究,较系统地划分了岩石单元,具体分析了各单元组构及构造变形特征。细粒奥长花岗质糜棱岩、似斑状花岗质糜棱岩和中--细粒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古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点,共同经历地壳中--深部层次的韧性变形改造。细粒奥长花岗岩为中太古代岩浆事件的产物,表现为非透入性的变形方式和部分韧--脆性形变组构。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石主要记录了新太古代中--浅部地壳层次的强烈变形事件。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就位,标志早期不同的构造变形作用在新太古代末期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5.
强矿震地球物理过程及短临阶段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区域强震震源机制解、现场地应力测量、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强矿震的孕震环境;通过定量观察采矿与矿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强矿震的诱发原因;基于中尺度地震实验场高密度数字地震和前兆台网的现场观测,用地震学方法和小波工具分析强矿震孕震过程采集到的数据,提取短临阶段的异常信息;通过强矿震的震源机制解判断震源处的应力释放状态。提出地质构造环境、地应力场和采矿活动共同作用诱发强矿震的机理和次生应力场在孕育该震过程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发现震前短临阶段存在可信的b值、η值、频次、波速比等地震学异常和定点潮汐形变前兆异常,时异常信息的提取方法和强矿震短临阶段的预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6.
Glaciers are a reliable freshwater resource in arid regions of West China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its chang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re, we took the Qilian Mountains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er changes from 1998 to 2018,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the Second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We estimated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lacier change vulnerability from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ability, which covered the factors of physical geography, population status and socio-economic level.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s of glacier change vulnerability by using the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1) Glacier area and volume decreased by 71.12±98.98 km2 and 5.59±4.41 km3, respectively, over the recent two decades, which mainly occurred at the altitude below 4800 m, with an area shrinking rate of 2.5%. In addition, glaciers in the northern aspect(northwest, north and northeast) had the largest area reduction. Different counties exhibited remarkable discrepancies in glacier area reduction, Tianjuan and Minle presente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decrease, respectively.(2) Glacier change vulnerability level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space from the central to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regions with remarkable differences. Vulnerability level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and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oderate, high and extreme levels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s and regional complexity. Our study can not only help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impacts of recent glacier changes on na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but also be conduc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glacier retreat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the future,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ormulating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achiev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77.
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高原表面增暖、辐射变化、降水的多尺度变率、表面风速及环境变化方面回顾了高原近6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与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再分析和台站观测资料讨论了近10余年来高原表面温度和风速变化的特征及原因.最后...  相似文献   
978.
影响东海海底管道安全的灾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海底管道检测成果,分析了东海海区对管道路由存在威胁的灾害因素,认为可以分为人类活动、海流冲刷、浅部地质灾害和砂质底质等;重点探讨了拖痕、海流冲刷、浅层气和砂土液化等灾害因素的致灾机理和致灾结果,目的是加深对这些灾害的认识,以期在今后的检测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79.
寒武纪早期的苏峪口组是贺兰山地区地质历史重要转换时期的地质单位,长期被认为是近岸海滩沉积.通过3年来对苏峪口组的研究,新识别了苏峪口组沉积环境为一个水下冲积扇,在岩性、岩相、生物群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水下冲积扇以冲刷面为底,砾石成分比较复杂,具砾砂混杂、不等粒结构,内部发育递变层理,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全区辉绿岩脉锆石年龄集中在5.3~5.4 Ma,是开裂盆地早期出现的标志年龄,说明开裂盆地的出现是造成苏峪口组早中期水下冲积扇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