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2篇
  免费   2153篇
  国内免费   2901篇
测绘学   1473篇
大气科学   1785篇
地球物理   2385篇
地质学   6018篇
海洋学   1394篇
天文学   198篇
综合类   1028篇
自然地理   14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558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和计算了大震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震源断层面与深部同面立接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震后促使深部断层发生错动从而对震源区近场横向活动断层致锁的结果,得到以下结果:(1)临近大震前震源断层面端部调整单元下方的深部断层有较高的剪应力水平,造成震时对震源断层面发生底辟作用的条件,即调整单元区对应的深部断层单元首次满足破裂条件并发生破裂。(2)震源端部的调整单元和具有蠕能力的横向  相似文献   
942.
柿竹园夕卡岩中有早、晚形成的两种产状石榴子石。本文为查明其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及与矿化的关系,采用矿区天然花岗岩、灰岩和夕卡岩化早期形成的石榴子石为试样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夕卡岩化早期石榴子石是在温度400—750℃,压力500—1000bar,pH=5—8条件下,由富含Si、Al、Fe、Cl、F等组分的热液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灰岩交代反应形成的;晚期石榴子石是在温度250—700℃,压力500—1000bar,pH=5—14条件下,由富含Si、Al、F等组分的带钨溶液与早期石榴子石交代反应产生重结晶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hod of bearing test on dynamic compacted ba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es have two-stratum structures. For this reason, attentions must be paid to distribute locations of the test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to do some computer verifications for the underlying soft stratum.  相似文献   
944.
我国几次大震及若干次中强地震前,观测到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具有三个阶段的异常变化。异常各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规律。本文重点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电短临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地电异常与孕震过程的联系。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对比,提出有效地电短临异常的观测条件,即要求台址地下介质电性分层特性ρ_2/ρ_1《1及地电观测资料无年变化为最佳。  相似文献   
945.
在地震参数的测定中,对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测定,简称地震定位。地震定位的研究,是现代地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地震学本身观测系统的改进,才使得地震定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地壳和上地幔的研究成果也逐步用于改进地震定位的方法,这对提高地震定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46.
根据我们在低压仓中对国产ZSM—Ⅲ型(简称Z)、美国Wodnre(简称W)及加拿大Scintrex CG—2型(简称C)8台重力仪进行气压实验的结果,气压变化和重力仪读数呈极好的线性关系,但每台仪器有不同的回归系数,因此在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高精度重力测量中,应该对野外观测的结果进行气压改正。用高差所建立的重力基线场的数值是否准确有进一步考虑的必要。  相似文献   
947.
兰州台面波震级偏差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1935年里克特提出震级标度以后,地震界才对地震强度有了较为客观、定量的微观描述。然而近二、三十年来,震级精度提高得並不快。这就给整个地震研究工作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地震预报研究者迫切希望能在一致而严格的震级基础上探讨诸如:前震群中最大  相似文献   
948.
苏北地区上前寒武系发育一套厚约五千米以上以海相为主的未变质地层。由于其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理和构造位置的重要性,被视为解决我国南北方上前寒武系衔接和对比的关键地区之一。近年来,本区上前寒武系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地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它们在我国上前寒武系所处的位置仍持有不同意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古地磁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949.
长江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蓄民 《地质科学》1983,(4):402-408
本文所述长江河口地区,指河口附近的陆上部分,包括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东部的滨海平原及西南部的冲积一湖积平原。全区除局部见有一些基岩山体以外,绝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整个第四系岩相层序比较复杂,反映沉积环境有过多次更替。  相似文献   
950.
世界森林的数字地球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5):321-326,T001,T002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