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认为TSR成因的固态沥青(焦沥青)属于热化学反应的终端产物,不会对TSR的反应进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活性炭作为固态沥青(焦沥青)的模型化合物,开展了CaSO4-C-H2O体系的热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CaSO4-C-H2O体系发生TSR的热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CaSO4-C-H2O体系在300℃时即可启动TSR,主要生成CaCO3、H2S和CO2等产物.这一TSR门限温度要远低于以往室内利用气态或液态烃类进行的TSR模拟实验温度范围,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利用HSC Chemistry 5.0软件进行TSR过程模拟,发现25~200℃时CaSO4-C-H2O体系发生的TSR完全受动力学控制,在温度保持不变情况下,压力增大不利于CaSO4-C-H2O体系发生TSR.较少的含水量对TSR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含水量过多则可能抑制TSR的进行,含水量对TSR的影响可能与CaSO4在水中的饱和浓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当体系pH≤2时,随着pH逐渐降低,CaSO4的量呈线性递减,但在沉积盆地地层水pH范围内(pH>4),pH对TSR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CaSO4-C-H2O体系发生的TSR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并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热逐渐增大.在25~200℃范围内,TSR反应热为12.9~133 J/molCaSO4.热力学计算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均暗示,固态沥青(焦沥青)可能比烃类更容易参与TSR.  相似文献   
12.
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如何建立一整套生态资产遥感监测、野外抽样调查以及监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技术规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野外抽样调查与检验方案;③通过建立生态资产遥感测量和野外抽样测量与检验的集成系统,实现系统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太湖流域DEM模型,并建立了全流域12类共24种土地利用类型、2194个圩区、1012个乡镇和94个报汛站点的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时报汛资料,通过插值得到各乡汛期圩外水位和降雨量。圩区采用排涝计算圩内内涝水量再与DEM叠加,非圩区用乡最高水位与DEM叠加,可获得全流域淹没水深栅格数据。统计不同乡镇、不同土地类型、不同淹没水深的淹没面积,并根据当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对1999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为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氯代烃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认为铁屑腐蚀电池处理氯代烃污水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铁屑中活性炭微粒对氯代烃的吸附与对反应的催化、氯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和微电池的电场效应等原理;简要总结了迄今利用铁屑去除氯代烃的室内实验和利用原位铁屑反应墙处理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认为这种反应墙是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维护方便,有望投入商业运行的最佳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酸性气体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归纳认为酸性气体对混凝土腐蚀主要有三方面:碳化作用、硫酸盐的腐蚀和酸腐蚀;并通过几个典型实验及实地样品检测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迄今为止的主要实验研究手段及重要的实验研究成果;还介绍了目前研制出的用于腐蚀速度预测的两个数学表达式和两个较典型的数值模拟模型(Mehta整体模型及Saetta有限元模型);最后概述这方面研究所需的主要的测试手段和应该采取的各种有效预防措施。最后认为虽然酸性气体或酸雨对混凝土的腐蚀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该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在腐蚀程度的评价、硫酸盐的应力腐蚀、腐蚀速度预测模型研究等方面还十分欠缺。建议尽快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分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康  陈锁忠 《江苏地质》1999,23(3):176-179
利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出该区地裂缝的分维值在0987~0996之间。分析认为,该区地裂缝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组织程度一致性较强,并具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对研究该区地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溶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 各类碳酸盐岩的溶蚀特点是喀斯特学研究的基础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开展的溶蚀实验研究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据张寿越等发表的实验资料表明白云石的溶解度高于方解石,国外文献中亦载有类似报导;但有一些研究说明碳酸盐岩的比溶蚀度随岩石中方解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白云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我们采集了72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有关溶蚀机理的实验室研究,试图通过各类碳酸盐岩的模拟实验,探索它们各自的溶蚀特点。实验研究内容包括:1)碳酸盐岩矿物成份与比溶蚀度(Kv)的关系;2)碳酸盐岩结构与比溶蚀度的关系;3)对各类碳酸盐岩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溶蚀特点和溶蚀前后在岩石结构上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溶蚀机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 8个取自南海珠江口盆地XJ33-2 -1井的样品进行了热力学实验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获取了样品中石英E′心天然状况下的ESR信号强度I1对经热活化技术处理后石英E′心的ESR信号强度I2 的比值。实验结果表明 :每个样品的活化温度不完全相同 ,这与母岩的特性有关 ;I1/I2 值与古地温呈正相关关系 ;I1/I2 值与地层年龄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高达0 .99。说明I1/I2 值具有古地温指示和地质计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和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粮食播种面积、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粮食总产、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单产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土地利用分区,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取向和制定粮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flow patterns in confluence channel and the simulation of confluence flow are more complex than that in straight channel. Additional terms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s, i.e. dissipation terms, denoting the impact of turbulence, and dispersion terms, denoting the vertical non‐uniformity of velocity, show great impacts on 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dissipation terms, i.e. the product of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and velocity gradient, a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flow in straight channel. In this study, the zero equation model and the depth‐averaged k‐ε model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eddy viscosity. Meanwhile, the dispersion terms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 depending on the vertical non‐uniformity of velocity, are usually neglected in routine simulation. With the use of detailed experimental data for verific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parameters of vertical non‐uniformity and the intimated connection between non‐uniformity parameters and accurac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onfluence flow with depth‐averaged models. The results present that simulation accuracy of confluence flow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turbulence modes, which cannot be handled by normal, simple turbulence model. On the contrary, the impact of dispersion terms is both flow‐condition‐dependent and place‐dependent, and such impact is negligible when secondary circulation is wea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key elements in modelling confluence flow and are helpful for selecting suitable numerical model and solv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onfluence channel.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