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4篇
  免费   1506篇
  国内免费   2197篇
测绘学   839篇
大气科学   1267篇
地球物理   1784篇
地质学   3957篇
海洋学   1178篇
天文学   220篇
综合类   731篇
自然地理   10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是划分油气层与水层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束缚水饱和度大小的各种因素,利用彼此之间的关系求取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以XX盆地低渗储层为例,分析低渗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气柱高度等的模型,应用到实际资料中,检验各种模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2.
The annual life cycle of the brown seaweed Undaria pinnatifi da(Harvey)Suringer comprises a macroscopic diploid sporophyte stage and a microscopic haploid gametophyte stage.In 2011,an unusual zoospore-derived monoecious gametophyte isolate(designated as line 10-5-3)of U.pinnatifi da was observed.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a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of eighty-two previously identifi ed male gametophyte cultures,isolated from three randomly selected cultivars(lines 10,7,and 5)was performed.Thirty-six of the isolates developed both antheridia and oogonia on the same fi lamentous fragment in a standard gametogenesis test(SGT: 18°C,60 μmol photons/(m 2·s)).Selfi ng of the monoecious gametophyte or crossing it with a normal male gametophyte both gave rise to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orophytic offspring.However,crossing resulted in a much higher fertilization rate(89.7%).The hybrid and selfed sporophytic offspring were grown to maturity in fl ow tanks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10–18°C over a period of 69 days.Active zoospores were released from both types of mature sporophylls.The majority of these developed into male gametophytes,while 15%–20% developed into the observed monoecious structures on the same fi lament.Using PCR amplifi 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all the monoecious gametophyte isolates and the sporophytic offspring resulting from the selfi ng and crossing lacked the femalelinked microsatellite sequence(a part of the locus Up-AC-2A8,GenBank accession No.AY738602.1),indicating their male nature.U.pinnatifi da is an invasive species in some reg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bove fi ndings for this species in nature are briefl 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63.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某一道路交通状态的变化会对其周边道路产生影响,故把握道路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性是提高交通规划、交通预测水平的基础。然而,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又具有空间异质性,即道路交通状态的影响扩散并非各向同性,其使得道路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性的度量更为复杂,因此仅从地理空间下道路之间的邻近关系出发进行分析有失偏颇。同时,城市道路具有拓扑结构特征和几何形态特征,二者对于交通状态自相关性的影响和制约,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城市道路的拓扑结构特征和几何形态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路段识别规则,即基于交通状态变化的路段空间识别规则,通过拓扑社区发现方法刻画路段在空间上的聚集特征,同时,基于Stroke跟踪的几何形态概化来描述道路交通状态变化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识别规则产生的交通状态自相关路段集合,较仅考虑地理空间邻近或拓扑结构的识别规则更为合理,更好地揭示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964.
大数据时代的人类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个体/群体移动特征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移动定位、无线通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获取大规模、长时间序列、精细时空粒度的个体移动轨迹和相互作用定量化成为可能。同时,地理信息科学、统计物理学、复杂网络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也为人类移动性研究的定量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大数据时代开展人类移动性研究的多源异构数据基础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然后将人类移动性研究归纳为面向人和面向地理空间两大方向。面向人的研究侧重探索人类移动特性的统计规律,并建立模型解释相应的动力学机制,或分析人类活动模式,并预测出行或活动;面向地理空间的研究侧重从地理视角分析人类群体在地理空间中的移动,探索宏观活动和地理空间的交互特征。围绕这两大方向,本文评述了人类移动性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认为人类移动性研究在数据稀疏性、数据偏斜影响与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方法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对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65.
四川盆地三叠纪是主要的成钾期,目前发现的主要含钾矿物为杂卤石,有关早三叠世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长寿地区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矿物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该杂卤石成因及对寻找海相钾盐的指示意义.扫描电镜下与石盐岩共生的杂卤...  相似文献   
966.
In this study, the high-accuracy multisource integrated Chinese land cover (MICLCover) dataset was used in version 4 of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CLM4) to assess how the new land cover information affected land surface simulation over China. Compared to the default land cover dataset in CLM4, the MICL data indicated lower values for bare soil (14.6% reduction), nee- dleleaf tree (3.6%), and broadleaf tree (1.9%); higher values for shrub cover (1.8% increase), grassland (9.9%), cropland (5.0%), glaciers (0.5%), lakes (1.6%), and wetland (1.1%); and unchanged for urban areas. Two comparative CLM4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33-yr period from 1972 to 2004, one using the MICL dataset and the other using the default datase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ICL data produced a 0.3% lower mean annual surface albedo over China than the original data.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reduced value was semiarid regions (2.1% reduction). The MICL-data albedo value agreed more closely with observations (MODIS broad- band black-sky albedo products) over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an for the original data to some extent. The simulated averag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China increased by only 0.1 W m 2 owing to the reduced value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s opposed to increases in 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while an increased latent heat flux of I W m-2 was reflected in almost identical changes over the whol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mean annual runoff simulated by CLM4 using MICL data decreased by 6.8 mm yr-1, primarily due to large simulated decreases in humid regions.  相似文献   
967.
黑龙江省未来41年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由英国Hadley中心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构建的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段(2010--2050年)A2、B2情景气候数据,应用线性倾向估算法、累积距平及Mann—Kendall法对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A2和B2情景下黑龙江省2010--205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气候(1961--1990年),未来41a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A2、B2情景下年均气温分别升高1.63℃和1.94℃,突变分别发生在2031年和2033年;相对于基准气候,A2、B2情景下未来41a降水量分别增加5.3%和1.1%,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同,A2情景下为4.03mm/10a,B2情景下为5.94mm/10a,但趋势均不显著,且没有突变发生。总体上,黑龙江省未来41a的气候为向暖湿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8.
湛江地区一次冷锋型海雾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3月31日—4月2日冷锋天气系统影响下湛江海雾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海雾的微物理特征及海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海雾的生消与风场密切相关,海雾生成和发展与较强的ESE气流相联系,而弱的NE气流则会促使海雾减弱或消散。湛江海雾的雾滴数浓度为100~102cm-3,液态含水量为0.001~0.232 g·m-3,雾滴平均半径小于10μm,雾滴峰值半径多位于1.4μm。海雾雾滴谱分布以单调递减谱为主,谱宽超过20μm,且雾发展过程中雾滴谱谱宽存在突然增宽和迅速减小的现象。海雾过程中雾滴数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半径小于5μm的雾滴数密度变化引起的。海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湿清除效果并不显著,雾过程中粒径小于0.1μm和大于4μm的气溶胶粒子数密度显著减少,但在雾消散后又迅速恢复到雾发生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69.
利用2007年8月在雷州半岛观测雷暴获得的雨滴谱和地闪资料,重点分析了8月6日遂溪、湛江一次雷暴云降水个例的雨滴谱特征,对闪电特征与降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遂溪站的雨滴谱谱型多为双峰或多峰型,而湛江站的雨滴谱谱型多呈单峰型分布;平均雨滴谱符合Gamma分布;雨强I10mm/h时发生地闪的频率较高,且发生地闪频率随着距测站的距离减少而增加;随着雨强的增大发生正地闪的概率明显增加;降水过程中的闪电频率和距离校准后闪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表明,地闪发生的距离越近,频率越高对应雨滴谱谱宽越宽和降水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大陆沿岸波浪能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波浪能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基于WAVEWATCHⅢ全球波浪模式,建立了较高精度的中国沿岸海域波浪数学模型,重点对中国大陆沿岸-30m等深线上的波浪能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中国沿岸海域波浪能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波浪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研究认为,中国沿岸波浪能储量相对较小,南北分布以长江口为界,以南海域波能整体较大,波能季节性差异明显,在开发利用时,需要对工程区域的波浪能特征充分论证,科学合理地选用波浪能转化设备,防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