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2篇
  免费   2036篇
  国内免费   2600篇
测绘学   1255篇
大气科学   1551篇
地球物理   1996篇
地质学   4191篇
海洋学   1827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733篇
自然地理   135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及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不同时代地层的水系沉积物中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笔者通过对该地区铂族元素含量在各地层中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归并和分类,结合有关铂族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通过对水系沉积物中Pt、Pd综合异常的筛选,在铂族元素综合衬值异常图的基础上共划分出Ⅰ类异常4个、Ⅱ类异常19个、Ⅲ类异常23个以及Ⅳ类异常14个.初步筛选出的19个Ⅱ类异常子区可为进一步开展铂族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相  陈洁  罗丹 《地质论评》2008,54(3):387-398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 无色透明, 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 其背散射电子图像 (BSE图像) 显示出均匀的内部构造 (少数具有韵律环带构造), 其晶型指数落在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的范围内; 后者大多数以增生边的形式围绕岩浆锆石生长, 极少量呈他形的粒状晶体, 呈黄褐色—半透明, 其BSE图像亦呈现均匀的内部构造。这两类锆石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 表现为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明显地富U、Th、Y等阳离子置换元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分别形成于1875±33 Ma和209±12 Ma两个不同的时代, 为浙闽运动和印支运动在浙西南地区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23.
In the Hetai goldfield,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samples including rocks, soils and leaves of four plants (Pinus massoniana, Rhodomyrms tomenlosa, D. linearis var. dichotoma and Embelia laeta) collected from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zone and the background area were analyzed for Au, Ag, Cu, Pb, Zn, Hg, As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study the geochemical and bi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ied plants, aiming at biogeochemical methods in Au exploration. The goldfield region shows geochemical and biogeochemical anomalies. Abundances of Au in rocks, soils, plants and the leaf pigments in the mineralized area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The plants display unhealthy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etai goldfield area. The cell structures of the goldfield plants were anomalous and aberrant, and there were many nano-metal particles diffused in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Macro- and microscopic evidences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goldfield area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ckground regions. The strongly anomalies in responses to Au are profound in further geochemical and botanic explor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4.
利用GAME-Tibet1998年加强观测期安多探空观测资料与CAMP-Tibet2004年加强观测期那曲探空资料, 分析了藏北高原夏季大气边界层加热(冷却)特征. 结果表明: 夏季, 藏北高原大气边界层的大气加热(冷却)率的逐日变化特征明显, 晴天时较大, 多云和降雨时较小. 白天大气加热率和夜晚大气冷却率的平均值都基本相当, 印证了大气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在青藏高原东南木里地区发现的二叠纪苦橄岩和与其共生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Os-Sr-Nd同位素组成。苦橄岩和与其共生玄武岩受地壳混染作用影响较小。根据苦橄岩的Ti/Y比值和初始的Os同位素组成,将木里苦橄岩分为两类:高Ti/Y型苦橄岩和低Ti/Y型苦橄岩,其中高Ti/Y型苦橄岩具有高的γ_(Os)= 5.3~ 10.7和ε_(Nd)= 5.9~ 6.4,与全球典型洋岛玄武岩的Os和Nd同位素组成接近,代表了地幔柱源区的同位素特征;而低Ti/Y型苦橄岩具有低的γ_(Os)=-4.1~ 1.2和ε_(Nd)= 3.2~ 5.0,可能表明受到了SCLM(大陆岩石圈地幔)源区物质的混染。与其共生的玄武岩具有低的γ_(Os)=-3.5~-1.6和ε_(Nd)=-0.6~ 0.7,表明其来自于不同于低Ti/Y型苦橄岩也有异于高Ti/Y型苦橄岩的地幔源区,但是也可能受到了SCLM物质的混染。基于Nd-Os同位素的地幔柱与SCLM的二端元混合模型显示:低Ti/Y型苦橄岩可能是SCLM物质组分与地幔柱起源的苦橄质原始岩浆混合形成的;与苦橄岩共生的玄武岩可能是由地幔柱来源的玄武质岩浆与SCLM小比例熔融的熔体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26.
对东天山黄山-镜儿泉一带黄山南、镜儿泉、图拉尔根沟三个过铝花岗岩作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U-Pb LA-ICP-MS原位定年测得黄山南岩体结晶年龄为259.9±1.4Ma(MSWD=0.86),图拉尔根沟岩体结晶年龄为275.4±8.3Ma(MSWD=29),均侵位于二叠纪碰撞后伸展环境.三个过铝花岗岩均具有低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6969~0.70396)、高εNd(t)值( 5.5~ 7.2)以及年轻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0.48~0.56Ga),表明其岩浆源区均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新生地壳岩石.这种新生地壳岩石可能为偏酸性的火山岩.三个岩体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黄山南白云母花岗岩为代表,为强过铝花岗岩(A/CNK>1.1),强烈亏损Ba、sr和Ti而富集Cs、Rb和K,具有高的Rb/sr(2.03~14.5)和Al2O3/TiO2(110~1592),低的Nb/Ta(3.24~6.76)比值,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V"字形,显示强烈铕亏损(Eu/Eu*=0.04~0.55),表明这类岩体的直接源岩以泥质岩为主.另一类以图拉尔根沟二云母花岗岩为代表,为弱过铝(1相似文献   
27.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将此矿石烘干后作为试料置于岩石三轴应力试验机,在13h内将轴压、围压和温度分步升至1276MPa、414MPa和35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实验产物中黄铁矿、石英、长石等以脆性碎裂为主,而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云母等以塑性变形为主。再活化的黄铜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闪锌矿呈脉和网脉穿插黄铁矿碎斑。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没有外来流体加入.构造动力作用所导致的流体包裹体破坏所释出的流体,就足以使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转移和再活化。  相似文献   
28.
由水利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举办的第四届的全国水文勘测工大赛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1日在江西弋阳举行,全国有72名选手参加竞赛。竞赛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内业操作考试(合计算机基本知识)笔试部分;外业6个项目实际操作(浮标测流、流速仪拆装、雨量计安装调试、缆道测深测速、测船测深取沙取样、三等水准测量)。基础理论知识、内业操作考试部分占总成绩45%。外业6个项目实际操作占总成绩55%。本文根据本届选手笔试部分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进行了计算与评价。可供参赛选手进行总结,同时为下届大赛出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9.
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华蓥市西北部,变形体一旦失稳将直接对华蓥市造成威胁。本文从斜坡地质结构、变形破裂特征、地貌演化及人类工程活动(采煤)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形体的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下部含煤层的中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倾倒-拉裂变形所致,同时,后期的采煤活动对拉裂变形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0.
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为例,选择典型路段(华阴、潼关、灵宝和偃师等),采集大量原状黄土样品,进行动三轴试验,获得一系列黄土动力学参数,如动弹模、动阻尼、残余应变等,进而建立高速铁路黄土路基动力学数值模型。按该线路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合成8条人工地震波(50年10%和2%的超越概率水平),输入该动力学模型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黄土路基的横向和纵向变形都随着地震力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导致黄土滑移和震陷,这与现场激振试验及动三轴震陷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结果为郑西高速铁路抗震陷和抗滑移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黄土抗震陷和滑移地基处理措施,已应用于该高速铁路的设计与施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