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41.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目录记录到的2009-01~2018-10重庆地区的地震数据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得到重庆地区的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浅层地壳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的分布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石柱地区褶皱基底缺失,断裂两侧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华蓥山基底断裂两侧速度结构差别明显,可能与两侧结晶基底的深度和物性有关;巫溪断裂的高速区可能与地幔深处的物质上溢有关。  相似文献   
442.
青海刚察泉吉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为了进一步查明侵入岩的特征、侵入时代和形成环境,对其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年龄主要集中在430~455 Ma,指示岩体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指示两个期次岩浆产物,侵位于巴龙贡噶尔组的花岗闪长岩测年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值为444±11 Ma,指示该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属晚奥陶世,因此限定了巴龙贡噶尔组(Sb)时代上限应该早于晚奥陶世。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来看,花岗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和P,具弱铕负异常;闪长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质、铕负异常特征不明显。从形成环境来看,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均具有大陆碰撞环境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及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侵入岩是俯冲—碰撞环境下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加里东期产物。  相似文献   
443.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CO_2 efflux from temperate meadow stepp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determine the best time for observati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a LI-6400 soil CO_2 flux system under five 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Suaeda glauca(Sg), Chloris virgata(Cv), Puccinellia distans(Pd), Leymus chinensis(Lc)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Pa)) and an alkali-spot land(As) at the meadow steppe of western Songnen Pl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CO_2 efflux exhibited a single peak curve in the growing season. Diurnal maximum soil respiration(Rs) often appeared between 11:00 and 13:00, while the minimum occurred at 21:00–23:00 or before dawn. Air temperature near the soil surface(Ta)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10 cm depth(T10) exerted dominant control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The time-windows 7:00–9:00 could be used as the optimal measuring time to represent the daily mean soil CO_2 efflux at the Cv, Pd, Lc and Pa sites. The daily mean soil CO_2 efflux was close to the soil CO_2 efflux from 15:00 to 17:00 and the mean of 2 individual soil CO_2 efflux from 15:00 to 19:00 at the As and Sg sites, respectively. During nocturnal hours, negative soil CO_2 fluxes(CO_2 downwards into the soil)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at the As and Sg sites, the magnitude of the negative CO_2 fluxes were 0.10–1.55 μmol/(m~2·s) and 0.10–0.69 μmol/(m~2·s)at the two sites.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alkaline soils could absorb CO_2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which might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to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444.
445.
社会水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动新兴学科——社会水文学的发展及其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必要对有关社会水文学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回顾了水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社会水文学产生的背景,阐述社会水文学的概念及其内涵;辨析其与传统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和水文经济学等学科在研究内容、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异同点;介绍社会水文学的研究进展:本阶段着重于制度、政策和文化等社会因子在水文研究中的表达以及流域示范研究的开展,但大多数研究仍基于传统水文学背景、共进化背景或者水资源管理背景,社会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水文学研究:① 深入开展社会水文学社会部分的定量研究、综合历史分析和水文重建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不同流域案例促进过程社会水文学、历史社会水文学和比较社会水文学研究;② 开展社会水文系统社会驱动力的研究,探寻社会水文学的动力机制;③ 引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刻画人-水耦合系统的复杂反馈机制,提高社会水文学的普适化数学表述;④ 积极推进“大数据”和知识挖掘技术在社会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6.
以气象仪器装备类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开展后效评估研究。基于评估对象的界定与特征分析,对此类成果后效评估的指标要素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构建了相应的后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依据,确定了气象仪器装备类成果的综合评分方法,并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此后效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此研究工作为气象科技成果的科学评估、规范化管理提供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447.
液N2等气体辅助煤层气压裂的常规机理已较为清楚,但其低温特征对煤层物性的影响以及对压裂效果的改善机理尚未引起重视,缺乏理论认识.归纳总结了低温气体对煤岩的冷冲击作用机制,评价了地层水的结冰条件和低温气体的热物性,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验证和预测了液N2对煤岩及近井煤层的冷冲击效果,并进行了冷冲击机理应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压裂过程中注入N2等低温气体对煤层进行冷冲击,可引起煤岩基质收缩和地层水结冰膨胀,使煤岩产生大量微裂缝和力学强度降低(10%~30%),有利于实现冰晶暂堵和改善煤层气压裂效果.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3#煤层为例,当液N2注入总量为30~120 m3时,可在近井周围3~5 m内形成低温区(<-20 ℃),煤层孔隙度将平均增大约1.5倍,渗透率增大4倍,还可造成煤岩的拉伸和挤压破坏.利用低温气体的冷冲击机理及其产生的冰晶暂堵可以作为改进煤层气和页岩气压裂工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48.
基于SNTHERM雪热力模型的东北地区季节冻土温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爽  杨国东  李晓峰  赵凯  姜涛 《冰川冻土》2018,40(2):335-345
冬季土壤温度在土壤肥力、植被安全越冬、土壤微生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雪盖的反照与隔热作用对冬季土壤温度变化及冻融过程具有一定影响,深入探究积雪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雪热力模型(Snow Thermal Model,SNTHERM)是用来模拟和预测积雪演化和冻土温度的一维质能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积雪下冻土温度的观测试验,通过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统计特征参数分析,进行了积雪覆盖下冻融土壤温度变化过程模拟的有效性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积雪覆盖条件下,SNTHERM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雪盖下浅层(5 cm、10 cm、15 cm深度)冻土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过程,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改进模型中土壤层水分迁移等因素,能够提高冻土温度的模拟精度,为研究积雪各参数演化过程与下垫面温度的相互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积雪参量空间遥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49.
阿尔泰造山带喀纳斯群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变质岩的原岩主要为泥质沉积岩,个别为砂质沉积岩,源区物质主要为中—酸性大陆岛弧火山岩,并夹杂少量其他碎屑物。尽管16个样品间岩性有差异,但其化学蚀变指数(CIA)几乎全部小于75,成分变异指数(ICV)接近或大于1,指示源区物质绝大多数经历了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作用,且成熟度较差,为活动大陆边缘首次沉积的产物。该套变质岩中的La、Ce、∑REE、δEu、LREE/HREE的值显示其原岩主体形成于大陆岛弧背景。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喀纳斯群变质岩很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相关环境,推测喀纳斯群发生沉积作用与变质作用的时间在(550±18)Ma至430 Ma之间;并根据相关对应时间,推测喀纳斯群变质期次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450.
针对“卫星导航定位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教学内容、加强主动性学习的教学思路,设计了一套课堂理论教学、实践环境设计、试验实习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了突出重点内容、引进工程案例、设计教学环境、因人因组而异的方式,突出了设计性和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