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丰沛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华栖隆起区岩溶水可利用资源量,探讨裂隙岩溶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主采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和新近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已形成丰县城关—孙楼—常店和沛县—龙固2个大型超采漏斗区,总面积超过750 km2,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华栖隆起区为裂隙岩溶水的富水地段,总可采资源量为667.51万m3/a,可作为潜在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 裂隙岩溶水过量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后期应对裂隙岩溶水开采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华栖隆起区岩溶水距离城区近,水量大,水质好,开发难度小,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62.
本文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低溶解氧条件下酚氧化酶原系统的激活机制。结果表明:低溶氧(1.5mg/L,3.0mg/L)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多巴胺含量、血细胞数量、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相关酶活力、血淋巴中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影响显著(P<0.05),且各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在实验时间内,DO为3.0mg/L处理组,总血细胞、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均在12h内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大颗粒细胞数量在24h内降低后保持稳定,DO为1.5mg/L处理组,总血细胞数量和三类血细胞数量均在24h内降低而后趋于稳定;DO为3.0mg/L和1.5mg/L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多巴胺含量分别在24h、12h内呈峰值变化,至12h、6h时达到最大值,在24h、12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趋于稳定;血细胞中酚氧化酶原活力分别在12h、6h时显著降低,且均在24h时趋于稳定;丝氨酸蛋白酶活力在6h时均显著降低,在24h时达到最低值,而后趋于稳定,蛋白酶抑制剂活力显著降低,但类α2-巨球蛋白活力48h内呈峰值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48h后趋于稳定。实验期内对照组DO为5.5mg/L各指标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盐穴储气库选址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盐岩地下储气库大规模兴建的开始,如何对各目标盐矿区进行储气库库址的评价和优选已成为国内储气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对盐穴储气库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盐穴储气库选址综合评价体系的目标层次结构模型,并结合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该模型中18项基本指标在整个选址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综合本领域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选址体系中各基本指标的适宜度等级划分标准,以及库址综合适宜度等级评价标准,综合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建立了目标库址综合建库适宜值P的计算公式,为我国盐穴储气库库址的评价和优选提供了可行方法和理论依据。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云应盐矿的盐穴储气库库址评价中,评价结果与专家论证意见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研究渭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利用陕西渭河流域43个气象台站1978~2010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近33年来陕西渭河流域的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3年来陕西渭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波动状升高,但并非显著性上升;春季和冬季的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则为下降趋势;四季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在渭北西部;导致陕西渭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平均气温上升和降水量下降。  相似文献   
965.
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抗体,没有免疫记忆,只能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而酚氧化酶作为该系统末端的一种含铜金属酶,则通过催化黑化反应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本领域的大量参考文献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酚氧化酶的免疫学功能、激活机制、生化性质与酶性质以及基因与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6.
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带和江油—灌县断裂带上,尤其是沿前者发育了长达240 km的地表破裂带,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震的震级大;震中所处地区构造发育,地质环境极为脆弱;人口较为密集,城镇的场地普遍狭窄,空间有限等。但是,断层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且在不同地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地震灾害。对于断层的避让与设防问题考虑不足,放大了本次地震的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967.
为探索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进一步认识其映震能力,使得数字化观测资料在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运用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SSQ-2I石英摆、Vs垂直摆倾斜仪、VP1、VP2宽带倾斜仪、水管仪、伸缩仪(侯马)的数字形变资料,用常规分析方法:形态法、矢量图分析总结了2010年10月24日河南4.7级、印尼苏门答腊7.3级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68.
在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推导了方向性散射系数的球函数展开式.引入特征时间的概念,来定义震源处初始地震波脉冲宽度,并在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中引入任意给定频率的初始脉冲能量谱密度的解析表达.通过离散波数方法求解了修正的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基于积分方程的数值解,研究了不同散射模式对S波能量密度包络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震源距的增加,在S波到时之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模式与多次各向同性散射模式合成的能量密度包络差异逐渐增大.其中通过多次前散射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震源距的尾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同一衰减趋势,以及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着震源距的增加而出现的展宽现象.最后,利用美国内华达州Wells地震余震的台站记录验证了多次前散射模式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9.
小波变换在深井水位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少群  刘春平  王佳卫  车伟  张子广 《地震研究》2012,35(2):171-176,295
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小波谱识别出所研究时间序列的主尺度,然后采用正弦拟合对主尺度的主频信息进行消除,以达到识别被主频信息掩盖的异常信息的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安乡井水位日均值序列和河北省浅牛6井水位日均值序列的分析处理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0.
基于GPS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断层活动速率分布提供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变形的图像.它不仅是解释中国大陆岩石圈变形动力学原因的关键,还是评估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根据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布建立了三维弹性块体模型,并利用最新的GPS资料计算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断层系统中自洽的断层活动速率.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内部绝大多数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小于20 mm/a,并不存在类似于板块边界的快速运动.另外,中国大陆断裂带的活动存在东西差异,东部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大多低于1.0 mm/a,而西部断裂带的活动速率最高达到18 mm/a.本文给出的断层长期活动速率结果为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变形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