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陈建宇  邵天杰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16,36(5):1426-1434
对1954-2013年横山站、榆林站、绥德站的每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主成分分析和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近60年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冰日天数、霜日天数、冷夜天数、冷日天数呈下降趋势,夏日天数、热夜天数、暖夜天数、暖日天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近60年,榆林市极端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并有突变现象发生。各指数的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暖指数的变化是榆林地区近6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榆林地区冬春季气温升高是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33 a左右的周期是10个指数比较稳定的周期,共同反映榆林地区极端天气的周期规律。极端暖指标在未来持续上升,极端冷指标则持续下降。研究区极端高温天气增加,会导致旱灾等极端天气增加的概率,并对森林防火产生一定的压力。极端低温天数的减少导致易发生森林和草原的病虫灾害,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2.
ASTER遥感成像仪发射以来,提供了廉价的多光谱热红外遥感数据,为热红外遥感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分析热红外技术在岩矿领域应用潜力的基础上,将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花岗岩铀矿找矿中,并以华南某花岗岩铀矿田为例,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进行了影像镶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温度/发射率分离,及其不同波段比值组合模拟的反演算法,对发射率数据进行SiO2含量的定量反演,在反演图上识别出了研究区内明显的硅化断裂带、酸性岩及红层分布信息,识别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并在野外得到了验证。实践表明,热红外遥感技术在花岗岩铀成矿要素提取中效果良好,并将在铀矿找矿工作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3.
腾格里沙漠民勤实验点夏季沙丘CO2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腾格里沙漠沙丘CO2浓度和昼夜变化规律,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09年夏季对腾格里沙漠两南部的民勤沙丘CO2浓度变化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沙丘CO2浓度变化.研究得出:所有实验点CO2浓度在深度上的变化与通常观测的不同,2m和4m处的CO2浓度都比1 m处的大;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大于半同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而半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又大于流动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沙丘白天CO2浓度累积值高于夜间;在极端干旱的腾格里沙漠西南部,不论是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还是流动沙丘,CO2浓度在一昼夜内也具有清楚的变化规律,即从当日09:00左右到次日09:00点左右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但CO2浓度升降相对于大气温度的升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1~3 h;沙丘CO2浓度和大气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CO2昼夜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在极端干旱的民勤沙漠区,各类沙丘沙层中的CO2浓度都明显高于空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64.
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显微结构和矿物成分等的鉴定,笔者在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中,发现了在北亚热带及其以北地区不存在的原生石英的强烈溶蚀结构和次生石英、玉髓微晶粒结构,这一发现对确定该区古环境变迁提供了有力证据。结合孢粉和化学成分资料,本文得出以粘土矿物占优势的旬阳溶蚀残余红土形成了高温多雨的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类型相当于现代的红壤,时代属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165.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16—17日发生在内蒙古的一次区域性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前期持续增温使得低层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中低层强的上升气流及低层强辐合,为沙尘暴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有利于沙尘的起沙及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66.
本文依据太白盆地拐里村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物中花粉谱,重建当时主要为含桦树的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未见森林。孢粉波动幅度明显,记录了气候的强烈变化。该剖面存在四次孢粉贫乏事件(深度为15.6-15.8m、10.7-10.9m、5.6-5.8m和3.4-3.6m),其特点为木本植物花粉急剧减少,乔本植物花粉几乎为零,草本植物花粉增多。上述孢粉贫乏事件与渭南黄土古风化强度、磁化率以及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反映气候的冷暖波动基本一致,从而表明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67.
试验研究以本地化的材料,针对寒区桥面铺装这一特殊应用领域要求进行低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选。然后对不同掺入量组成的低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冻融-氯盐共同作用下的耐久性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8.
沿长江干流从上游至下游采集84个点位样品,分析其表层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可能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干流重金属空间变化差异性明显:从上游至下游,长江干流Cu、Zn、Al浓度变化不明显,Mn和Ni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Cd和Pb浓度呈波动上升下降趋势.与已有研究相比,长江干流水体重金属污染呈不断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明...  相似文献   
169.
真鲷早期仔鱼食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早期仔鱼的食性和食性转变。定量摄食实验研究发现,早期仔鱼的食性随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真鲷虽为近海暖水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但其前期仔鱼可摄食一些浮藻类(小球藻和螺旋藻)。最大摄食率I「ug/(ind.h)」随仔鱼的发育(4~7日龄)和食物种类而发生变化;对小球藻、螺旋藻,轮虫的最大I分别为1.45~1.42、0.49~1.39和1.46~2.51;早期仔鱼虽可摄食藻类,但仍以肉食性为主。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轮虫-小球藻、轮虫-螺旋藻)中,真鲷早期仔鱼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的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0.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需要在人工边界上完成地震动的有效输入,目前工程和科研中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有两种:波动输入方法和振动输入方法。波动输入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且耗时,而振动输入方法处理简单,但模拟精度较低。针对应力型人工边界提出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人工边界节点及相邻节点组成的局部子结构施加自由波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从而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地震荷载,然后在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施加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并完成动力计算,由此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输入方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原方法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引起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的外法线方向确定荷载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荷载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均匀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弹性半空间一维地震反应算例初步验证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