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 appear to be highly nonlinear in Bayinbluk watersheds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time‐scale wavelet transform has been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is nonstationary system. The Haar and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rainfall–runoff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Wavelet power spectrum and change point methods are also employed to analyse rainfall rates and runoffs measured at daily to half‐hourly sampling rate. The four experimental sites (Luoto, Haer, Kuce and Shengl) are located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province, Chin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 are first applied to runoff process in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Wavelet analyses of rainfall rates and runoffs also give meaningful information on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 Change point and wavelet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provide simple interpretation of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different sca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velet transform is a good method for analysing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f temporal–spatial responses between rainfall and runoff. This method allowed quantification of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runoff and provided an insight into their implications in surface water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2.
针对上海世博会对黄浦江航道核心水域高精度海底地形的需求,采用SeaBat8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全覆盖测量.通过潮汐基准面归算、潮汐改正精度内符合检验、原始数据各项改正、除噪处理及测深误差分析等几个步骤,得到基于吴淞零点的最终水深成果.各项检验表明,此次多波束测深成果质量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3.
锡铁山滩涧山群c岩性组的时代归属及其物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滩间山群c岩性组主要由轻微变质的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岩等组成,因后期强烈构造改造,以"岩片"形式夹持于滩间山群b岩性组和d-1岩性组之间。长期以来,它一直与a、b、d岩性组一起被归属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本文在野外观察基础之上,对来自锡铁山地区滩涧山群c岩性组紫红色含砾砂岩中的大量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试,所测锆石的206 Pb/238 U或207 Pb/206 Pb表面年龄变化范围为429~2636Ma,它具有1个大约431Ma显著峰值。此外,尚有大约456Ma、908Ma和1847Ma 3个次要年龄峰值。最小峰值431Ma说明c岩性组沉积年龄应晚于431Ma,可能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年龄在431Ma和456Ma左右碎屑锆石大都呈自形—半自形,包括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锆石,说明盆地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就近源区锡铁山的加里东期岩浆岩和变质岩,同时说明了源区经历了加里东期的强烈岩浆活动以及随后近于同期的强烈变质作用,这与锡铁山地区早古生代强烈的陆壳俯冲碰撞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相一致。857~937Ma和1610~1992Ma的碎屑锆石的存在说明锡铁山地区曾存在前寒武纪地层或者是经历了前寒武纪的构造热事件,前寒武纪地层为c岩性组提供了部分碎屑物源。  相似文献   
204.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个全新项目,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内容新。如何做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服务于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是当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做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5.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 ℃/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 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 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6.
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2000-2009年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县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趋势,甘肃段内部差异是区域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较高水平县域集中分布在天山北坡地区以及河西地区西段,呈现出区段内集聚的特性;而较低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地区、河西地区东段以及青海东部地区,较高增长性县域呈现出向天山南北坡地区集聚的趋势。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弱,总体呈现西高东低态势,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天山南坡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而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07.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利用 1994— 1996年在藏北高原五道梁所观测得到的地面能量收支资料 ,结合同期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北部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变化与高原西部相似 ,而与高原主体东半部的变化相反 ;冬季前期 11月的地面积雪过程对决定整个冬季地面加热场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原冬季地面热状况的异常 ,引起夏季加热场的异常 ,这可能是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之一 ,从而影响我国的气候环境 ,因此对高原地面加热场的监测可以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8.
遂安石是一种硼酸盐矿物 ,它的晶系归属一直是争论的问题。通过对辽吉硼矿床的遂安石的双晶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它应是三斜晶系 ,β=10 4 .5°。  相似文献   
209.
酸性条件下红壤中铝的活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动态反复浸提模拟实验研究了4种红壤中固相铝的活化过程。结果表明,红壤酸化程度与土壤表面变换性铝呈正相关关系。当高强度外源H^ 输入土壤后,有机铝和无机铝均可活化。浸提初期以弱键合的有机铝活化为主,当浸提到一定程度时,弱键合有机铝亏损,无机铝活化的相对重要性显示出来。20次浸提后,宁海红壤,嵊县红壤及永春红壤的铝总活化量中无机铝占主要部分。当土壤酸化到一定程度时(如屯溪红壤)有机铝和无机铝均亏损,铝的活化量很低。酸性条件下弱键合有机铝的快速活化产生高浓度的可溶性铝以及随后的快速亏损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10.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和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近年来,在东天山地区地质找矿不断取是突破,一系列大型,中型铜金矿床先后被发现。绝大多数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密集分布于黄山-康古尔缝合-剪切带两侧的岛弧带内,时间上集中在石炭纪-二叠纪。金矿床包括造山型,石英脉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包括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及铜镍硫化物型,金,铜和铜镍矿化各自成系统产出,为板块俯冲晚期和碰撞期大规模镁铁质-超镁铁质和中酸性-酸性花岗质岩浆侵位-喷发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