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8篇
  免费   3385篇
  国内免费   4255篇
测绘学   2305篇
大气科学   1784篇
地球物理   2466篇
地质学   7953篇
海洋学   2112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1045篇
自然地理   201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877篇
  2021年   1088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892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951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134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The Tarim Basin is the only petroliferous basin enriched with marine oil and gas in China. It is presently also the deepest basin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two main sets of marine Source Rocks (SRs) in the Tarim Basin, namely the high over-matur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O1) and the moderately matur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2–3). The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of SRs and oil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origin of the marine petroleum is a mixed source of ∈–O1 and O2–3 SRs. With increasing burial, the hydrocarbon contribution of the ∈–O1 SRs gradually increases. Accompani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multi-stage hydrocarbon-generation of the SRs and various secondary alteration processes, the emergence and abnormal enrichment of terpenoids, thiophene and trimethylaryl isoprenoid in deep reservoirs indicate a complex genesis of various deep oils and ga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iofaci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e ∈–O1 and O2–3 SRs, it is shown that the lower Paleozoic high-quality SRs in the Tarim Basin were mainly deposited in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gentle slope of the platform, deep-water shelf and slope facies, which has exhibited a good response to the local tectonic-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slope of the paleo-uplift is the mutual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the deposition of marine SRs, which would be favorabl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petroleum.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ground temperature, the latest rapid and deep burial does not cause massive oil-cracking in the paleo-uplift and slope area. Therefore,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marine reservoirs in the slope of the Tabei Uplift are likely to be a favorable area for deep petroleum exploration, while the oil-cracking gas would be a potential reserve around the west margin of the Manjiaer Depression. Hydrocarbons were generated from various unit SRs, mainly migrating along the lateral unconformities or reservoirs and the vertical faults. They eventually brought up three major types of exploration fields: middle and lower Cambrian salt-related assemblages, dolomite inner reservoirs and Middle and Lower Ordovician oil-bearing karst, which would become the most favorable target of marine ultra-deep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962.
本文基于对沈阳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以及抚顺浑河断裂开展的1:10000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这两条断裂在最老第四纪地层热释光的测年结果,它们分别为(112±6.7)ka和(150±9.0)ka。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2—3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未错断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浑河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3—4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5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以下。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963.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续延伸的左旋走滑破裂,在隆宝镇的"郭央烟宋多"附近(坐标:北纬33°03′11″、东经96°51′26″)最大水平位移达1.75m,可定为宏观震中;中段主要位于县城南侧,由多条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东段表现为逆冲兼左旋走滑。玉树地震除了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外,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砂土液化及其引起的公路变形、地震滑坡、地震诱发水渠破坏及其链生土质滑坡和泥石流等。通过对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4.
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古菌多样性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提取并纯化的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DNA为模板,利用古菌PCR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样品中古菌的16S rDNA片段,构建其克隆文库,建立阳性克隆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酶切图谱。据酶切图谱对所获得的120个克隆进行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进行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扩增的16S rDNA古菌序列分别来自泉古生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生菌(Euryarchaeota),以Marine Benthic Group B(11.8%)、Marine Benthic Group D(13.6%)、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68.69%)为主。少量序列为South African Gold Mine Euryarchaeotic Group(1.07%)、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Euryarchaeotic Group(1.61%)、UIIB(1.25%)、VALIII(1.79%)、Marine Benthic Group E(0.18%)。以上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有丰富多样的古菌群落。  相似文献   
965.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浮选废水中丁基黄药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粉末活性炭对丁基黄药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其相关系数为0.9875(298K);温度从298K上升至313K时,吸附量略有上升,升高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对黄药的吸附;pH从7.17上升至12.00时,黄药吸附量下降明显,表明碱性环境对吸附有抑制作用。火法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66.
水源热泵技术作为供热供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水井工程的参数需根据具体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气象条件和地质地层等进行设计。在对第四系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工程设计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井质量控制、抽水与注水、渗水试验综合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源热泵供热供冷中央空调技术设计的第四系土层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作为供冷供热水源达到了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67.
贵州猫场铝土矿成矿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华  邓超 《贵州地质》2010,27(3):198-201
黔中隆起后的碳酸盐岩及粘土岩类在长期物理、化学作用下,首先形成红粘土;红粘土进一步风化,而后分解成Al、Fe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在溶坑和溶蚀凹地内初步富集成零星分散的致密状和土状喀斯特型铝土矿,因地形改变再度进入分解破碎,为猫场最终铝土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铝土矿碎屑。这些铝土矿碎屑和Al、Fe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被地表和地下水以不同形式搬运到猫场十溶蚀湖中,按碎屑、化学、生物沉积规律形成猫场古溶蚀湖沉积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968.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969.
高压下随着压力增加,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中的阳离子会发生从配位数低的多面体向配位数高的多面体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是由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发生改变引起的。对SiO2在高压下形成的各种多形的氧和硅的离子半径进行计算,发现氧离子半径是随压力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逐渐缩小,但硅离子半径随压力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有明显的增大。这种现象可能是在高压下离子化合物逐渐向金属相化合物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970.
多步分解法初步研究石英砂中甲烷水合物p-T稳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加工了一套研究海底沉积物水合物稳定条件实验装置,采用多步加热分解的方法对不同孔隙度的石英砂沉积物甲烷水合物相态平衡点(p-T稳定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校验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首先对甲烷水合物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以4种不同粒径(96~180μm、180~380μm、212~380μm和380~830μm)的石英砂为介质,分别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的p-T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数据与纯水溶液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实验所用的不同粒径石英砂构成的孔隙尺度内,毛细管作用对水合物相态点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