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湘鄂赣二叠纪沉积盆地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湘鄂赣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统一的陆愉--华南陆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壳活动情况、沉积物充填序列、沉积相带及空间配置,该区可以划分为四种沉积盆地,即扬子克拉通盆地、扬子克拉通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湘赣板内拉张盆地和华夏克拉能边缘盆地。由于没沉积盆地中层序发展的主控因素及上关效应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层序发育特点的差异,本文详细划分了各种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并进行了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探  相似文献   
13.
湘鄂赣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赣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华南陆块基础上发育而成,具有扬子克拉通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扬子克拉通盆地,湘赣板内拉张盆地和华夏克拉通边缘盆地等四类。根据古暴露等标志,建立了各类盆地的沉积层序,并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4.
阿合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相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在这一过程中,相的动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把本区泥盆纪的相分为成因相和环境相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微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把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了火山岩的搬运机制和堆积环境研究中提供了先期研究实例,同时为研究和恢复该区以至整个新疆北部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社荣  方家虎 《地质论评》1997,43(2):155-161
在阐述了煤成油的概念,总结和评述了煤生油显微组分,生油门限,生油范围和生油高峰等问题后,本文通过吐哈等盆地侏罗系煤生油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可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油源及原油成熟度对比;含煤岩系中煤层和泥岩的厚度及总量和煤及泥岩最高沥青和总烃转化率的对比; 其族组成和煤成原油的族组成特征的对比,提出了中国侏罗系煤成油盆地中泥岩比煤层对煤成油田形成有大的贡献看法。  相似文献   
16.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4):37-38,4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晚新生代温泉沉积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在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沿南北向边界走滑断层,经边界正断层和内部张剪断层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单断单剪楔形半地堑活动沉积盆地。它可能代表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第三期强烈挤压隆升事件,是侧向向东剪切挤出的结果。笔者以盆地充填序列和TL、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推测唐古拉山在30 0~2 5 0ka前后全面进入冰冻圈;而以温泉活动沉积盆地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晚期(2 2 4 .0~1 5 0 .2ka)的冰碛 冰水堆积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中期(1 4 4 .0~5 6ka)为湖相沉积;晚更新世中期至今(35~0ka)对应于高原缓慢隆升与夷平发育阶段。长江溯源在35ka切割通天河盆地,形成通天河;而在1 6ka侵蚀切穿雁石坪 温泉兵站峡谷,形成布曲河。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腹地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是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通过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生长期环境信息。针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过渡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该区高山嵩草样δ13C值在-25.63‰~-27.95‰间,平均值-26.63‰;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13C值于-26.29‰~-27.73‰间,平均值-27.04‰。高山嵩草样δ13C值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也呈现出由南向北富重碳同位素趋势。这些变化规律被认为是主要受降水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区域内降水条件的展布规律则是受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式的控制。对植物δ13C值与地理位置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与地理位置相关,高山嵩草样(r=0.44603,n=29,p<0.05)和混合样(r=0.8112,n=5,p<0.1)均表现出对区域降水环境条件的良好响应。据此,以该区植物δ13C值为背景,进行合理推算,拟定了研究区内干旱区和湿润区界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The timing of high lake-level stand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western China remains controversial. Here we report new results from Megalake Tengger based on a study of palaeo-shorelines and a drill core from Baijian Lake in the northwestern Tengger Desert. Multiple dating methods, based on luminescence signals (quartz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K-feldspar post infrared-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ignals of quartz, were used to date beach sands from palaeo-shoreline profiles at altitudes of ~1310 m (+20 m above lake level), ~1320 m (+30 m) and ~1350 m (+60 m), and from the top 20 m of sandy sediments from the drill co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rn beach of Baijian Lake. The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high lake-level stand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egalake Tengger (~1310–1320 m)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Early to Middle Pleistocene, which is much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addition, no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shorelines and sedimentary evidence from the drill core profile were found to support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Late Pleistocene lake leve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act age of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high lake level event’ in a large part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齐姆根凸起英吉沙背斜构造单元西南。该区勘探程度低,此前未进行高覆盖次数地震勘探、无钻井,石油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英吉沙—莎车地区齐姆根凸起侏罗系杨叶组烃源岩有效性;厘清英吉沙—莎车地区地层发育情况,确定苏盖特构造侏罗系与周边露头剖面对比关系;获取钻井地质资料,为该区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提供依据,了解区内的地层及储盖组合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油气勘探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