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8篇
  免费   1219篇
  国内免费   1906篇
测绘学   756篇
大气科学   959篇
地球物理   1119篇
地质学   3299篇
海洋学   1150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555篇
自然地理   86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AHP/BCG组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慧  谢璞  薛允传  姚东升  杨世刚 《气象》2008,34(1):59-65
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和波士顿矩阵(BCG矩阵)相结合的思路,将气象服务用户群对服务效益评估这个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建立了定量的气象服务期望度/满意度组合矩阵分析模型.以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调查问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用户反馈信息来考核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气象服务时间和时效、气象服务宣传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综合能力、预报准确度和用户未来意向等6个主要项目,应用该模型来较为客观地评估奥运气象信息服务当前的四象限结构现状,掌握和判断其所处位置,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并预测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42.
2006年汛期VIC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建  谢正辉  陈锋  肖子牛  薛建军 《气象》2008,34(3):69-77
利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及其汇流模型模拟了2006年5-9月全国0.5°×0.5°逐日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对淮河流域2006年汛期(6月28日-7月5日)强降水过程期间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渍涝灾害的分析.同时对流域主要水文站逐日流量(0.5°×0.5°)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况作了对比分析;并且针对淮河流域不同空间分辨率(0.5°×0.5°及0.1°×0.1°)下主要水文站点的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IC模型模拟的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与降水分布是一致的,模拟土壤湿度具有可用性.利用累计降水、径流分布和土壤相对湿度及流量变化可以监测渍涝灾害的发生;VIC模型及其汇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实际流量的变化趋势,模拟流量对降水较敏感,细网格模拟流量在量值上与实况更为接近;模拟结果误差可能跟汇流模型中流域边界的确定、参数率定、气象强迫资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43.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亚洲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WMO CAgM)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有关气象或农业气象网站信息,从资料获取、分析工具、专用业务服务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WMO第二区协(RA-Ⅱ,亚洲)几个主要国家的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业务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给出了目前值得推广的几种服务支持系统及服务方法,对亚洲及全球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南阳市灰霾天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燕  薛旭  陈建新  易伟霞  温洛 《气象科技》2010,38(6):737-740
利用南阳市1971—2007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2004—2005年环境检测站提供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南阳市中心医院门诊逐日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了南阳市灰霾天气及其空气污染特征,并根据灰霾天气对应的门诊病历,分析了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阳市灰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37年来南阳市霾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秋冬是灰霾的高发季节。灰霾天气出现时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特别是PM10浓度在灰霾出现日明显升高。就诊人群以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发生率在灰霾发生当天明显升高,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例数与PM10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6.
Near real-time measurements of PM2.5 ionic compositions were performed at the summit of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central-eastern plain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7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aerosol composi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cloud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water soluble ions were 27.5 and 36.7 μg?m?3, accounting for 44% and 62% of th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A diurnal pattern of SO 4 2- , NH 4 + and NO 3 - was observed in both campaigns and attributed to the upslope/downslope transport of air ma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The average SO2 oxidation ratio (SOR) in summer was 57% (±27%), more than twice that in spring 24% (±16%); the fine nitrate oxidation ratio (NOR) was comparable in the two seasons (9?±?6% and 11?±?10% in summer and spring,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indicates strong summertime production of sulfate aerosol.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at short-range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of pollution, cloud processing, and crustal sourc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easured ions (and other trace gases and aerosols) at Mt. Tai. Strong indications of biomass burning were observed in summer. Cloud scavenging rates showed larger variations for different ions and in different cloud events.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water soluble ions at Mt. Tai indicate serious aerosol pollution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of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47.
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基于雷达体系开发的风暴识别、跟踪、分析和预报系统。首先深入分析TITAN的结构、基本算法、主要功能、物理量产品及其模块设计和数据接口,其次结合我国各类气象数据的特点,开发实现了雷达、卫星、闪电、探空、飞行作业航迹及中尺度模式产品等数据的接入和融合,自主完成对TITAN的移植和多类数据的融合开发。利用移植的TITAN系统,通过一次典型降水个例的分析,展示了TITAN对风暴单体初生、发展演变、分裂合并、风暴体积、持续时间等的追踪分析功能,显示了其强大的雷达数据分析、追踪识别、统计分析及对云降水的内部结构、物理属性变化分析和外推预报的能力。完整移植开发的TITAN系统,将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播云条件追踪分析以及催化作业效果检验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8.
将多重网格法应用于MM5中来加速自适应网格的生成,并用这种方法来模拟2002年6月17-18日发生在江南和华南的暴雨过程。试验表明:在收敛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自适应模式模拟结果的精度高于均匀网格模式,且多重网格法有助于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49.
用Palmer湿润指数作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旱涝评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Palmer气象干旱指数 (PDSI) 的中间量Palmer湿润指数原理, 计算了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农气观测站延安、咸阳等多个站点1961—2000年逐月Palmer湿润指数, 对各站点的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旱涝情况做了初步的验证和应用。Palmer湿润指数与Z指数对比结果表明:Palmer湿润指数对农作物旱情分析更具有客观性, 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因而可以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农作物旱涝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50.
使用黑龙江省2003~2005年交通事故资料,分析了事故的日、月、季变化特点,指出了在过渡季节3-4月、10~11月为事故的多发期,研制了春秋季影响交通安全的气象环境指数及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