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根据1960—1986年东海带鱼春夏汛和冬汛资料,提出了均匀渔捞死亡假设,推导出种群状态更新方程式,并应用状态变量法建立了东海带鱼的随机动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随机动态规划理论计算了东海带鱼资源在不稳定补充条件下的最优化开发率和限额捕捞量,并模拟预测了带鱼最优化策略的效应。  相似文献   
63.
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动态模型的建立可以简单概括其结构,归纳出其基本特征,为定量描述和分析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的变化提供有力工具。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的前期研究工作已初步查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本底情况和一些基本规律(张法高等,1987;刘瑞玉等,1987) ,后期工作又进一步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历史资料,这为建立长江口渔业资源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4.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口区内接长江,外连东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咸水体系。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黄海水在此交汇、混合,加上气候变化、潮汐涨落、波浪运动,使其理化条件瞬息万变,给生物提供了一个混合、过渡与复杂多变的非生物环境,它与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结构复杂、形态多变、功能独特的河口区生态系统。充满生机的生物群落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地改变其数量、大小、组成、结构和形态,整个生态系統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鱼类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是主要的消费者。长江口区生物生产力高,饵料丰富,栖息着种类繁多、数量丰盛的鱼类,不仅是重要的河口渔场,而且是多种鱼类觅食、繁殖,幼体育肥、庇护的场所,又是数种洄游鱼类进出的通道,因此对鱼类资源的补充及对邻近水域其他渔场(舟山、吕四等渔场)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河口是长江的终端,是整个长江流域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建设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河口及近海水域,影响河口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种影响可以在鱼类群聚的数量和结构上很快地反应出来;同时,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向内、向外影响长江和近海。因此研究长江口鱼类群聚的数量、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将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为该水域的环境评价,监测和预估,为鱼类资源的管理等提供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河口鱼类群聚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它已成为河口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特别注重应用于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 Hillman et al.,1977; McErlean et al.,1973)。我国对河口鱼类群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正日益受到重视。费鸿年等(1981)和杨纪明等曾分别对珠江口及邻近水域和黄河口的鱼类群聚特性进行了研究。王幼槐(1984)、李星颉(1985)、郁尧山(1986)、赵利华和张国祥(1985)等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聚进行过研究。本文对长江口区最主要、最敏感的部分——半咸水区的鱼类群聚的数量、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详尽的描述和探讨,力求反映长江河口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概貌,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65.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 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 Bamboo Coral (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 (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6.
Zhang  Pin  Yin  Zhen-Yu  Jin  Yin-Fu  Liu  Xian-Feng 《Acta Geotechnica》2022,17(4):1403-1422
Acta Geotechnica -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ML) algorithms for constructing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oils. A genetic algorithm is integrated with ML...  相似文献   
67.
The spectral variations of three Mira variable carbon stars, V CrB, T Dra and V Cyg in the infrared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ISO SWS data. It is found that either continua or molecular/dust features were variable with time in the infrared for these carbon stars during one and a half year observations. When stars were brighter the infrared continuum spectra became blue while stars were fainter the infrared continuum spectra became red. In addition, during spectral variations there we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3.05 μm HCN+C2H2 and the 5.2 μm C3 molecular band strengths and the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3.05 μm HCN+C2H2 molecular band strengths and 13.7 μm C2H2 band strengths while during variations the 11.3 μm SiC dust emission strengths were not clearly changed.  相似文献   
68.
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在查明区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对水患灾害发生的规模、强度、频次,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以及成灾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诸如人口、财产、工程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防灾能力等进行调研,同时还必须对水患的危害范围、破坏程度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简言之,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分区对其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性、防灾工程效益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据此,本文将鄱阳湖水患区划分为3个高风险区(南昌市区、九江市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和5个一般风险区(赣江尾闾、抚河尾闾、修河尾闾、信江尾闾及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相似文献   
69.
70.
A detailed stable isotopic study based on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1165 samples of ODP Site 1148 (18° 50.17.3’N, 116° 33.93’E, water depth 3308.3 m),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provides an excellent oxygen isotopic record with an average resolution of 30 ka. It contains the most continuous δ18O data with highest resolution for the whole Neogene sequence in the world. The δ18O curve shows a step-like increasing upwards and records 5 increases, 3 decreases and 2 stable stages during the Neogene, reflecting 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cooling. Among these events the δ18O decrease at 17.2–14.5 Ma, and two δ18O increases at 14.5-13.6 and 3.0-2.4 Ma are most marked and globally comparable. The intervals at 13.6-10.2 and 6.0-3.0 Ma with the lowest-amplitude and least fluctuation in δ18O represent the most stable bottom water periods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