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动力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丁字湾近岸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结果表明,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平均粒径具有从岸向海逐渐变细的特征,分选性、偏度和峰度分别具有较差—差、正偏—极正偏、中等的特征;粒度运移趋势分析反映出湾口海岸附近泥沙由两侧向湾口中心运移,远离海岸泥沙由北西向南东偏东方向运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出丁字湾海域沉积水动力具有整体较强,由岸向海方向逐渐减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卫星热红外异常——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的短临震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我国FY-2C红外一波段(10.3~11.3 μm)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解译和研究,发现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就出现了明显、孤立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异常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震兆出现早:即在2008年3月18日(震前55天),就开始出现了热红外异常;②、异常阶段多且复杂:汶川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可分5个阶段,而且热红外异常的展演各有不同。这在众多的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可能是迄今为止异常阶段最多的一次;③、单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3天;④、如此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热增温异常现象,可能在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是首次发现。这对研究发震特点、余震走向具有重要指示和启示意义。 本项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作为地震短临震兆,在地震(特别是≥Ms5.0)前必然出现热红外异常现象的实践性和规律性。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研究是最有效和最有可能突破地震预测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3.
兰州地电台地电阻率逐时值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兰州地电台1996 ~1998 年的地电阻率逐时值进行了计算处理,分析了地电阻率逐时值正常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台地电阻率逐时值月平均日变化与年平均日变化存在较稳定的背景值.这一背景值可以作为判定地电阻率日变化短临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大跨度悬索桥振动控制的双向TMD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时域内的逐步积分法对无TMD和带有不同参数TMD的悬索桥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表明,TMD的参数对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抑振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TMD的频率不仅影响振动控制的效果也影响结构的表观阻尼,扭转振动的控制可由侧向TMD来实现。  相似文献   
75.
Gas hydrate, mainly composed of hydrocarbon gas and water, is considered to be a clean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Many indicators such as BSRs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ions), which are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gas hydrate, are fou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CS is taken as one of the most potentials in the area by many scientists. It is situated in the conjunction of the northern divergent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eastern convergent island margin, whose geological settings are much preferable for gas hydrate to occur. Through this study,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recorded by satellite-based thermal infrared remotely sensed images before or within the imminent earthquake, the high content of hydrocarbon gas acid-degassed from subsurface sediment and the high radioactive thermoluminescence value of subsurface sediment were found in the region. Sometimes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alone exist in the surrounding of the Dongsha Island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hydrocarbon gas amounts to 393 μL methane per kilogram sediment and the highest radioactive thermoluminescence value is 31752 unit; their geometric averages are 60.5 μL/kg and 2688.9 unit respectively. What is more inspiring is that there are three sites where the methane contents are up to 243, 268 and 359μL/kg and their radioactive thermoluminescence values are 8430, 9537 and 20826 unit respectively. These three locations are just in the vicinity of one of the highest confident BSRs identified by predecessors. Meanwhile, the anomalies are generally coincident with other results such as headspace gas anomaly in the sediment and chloride anomaly in the interstitial water in the site 1146 of Leg 184. The above-mentioned anomalies are most possibly to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gas hydrate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相似文献   
76.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是一种剧烈的太阳爆发现象, 它会对行星际空间造成严重扰动, 进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基于CME的时空显著性, 将显著性检测方法引入到CME检测中, 利用结构化矩阵分解SOH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的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Experiment, LASCO) C2的日冕图像对应的特征矩阵, 从中恢复出稀疏部分获得显著前景. 然后考虑CME运动时产生的时间显著性, 从而去除非CME结构(如冕流), 得到最终检测结果. 实验表明, 以人工目录协调数据分析中心(Coordinated Data Analysis Workshop, CDAW)检测结果为基准时, 所提方法不仅在检测CME数量上比计算机辅助跟踪软件包(Computer Aided CME Tracking Software package, CACTus)和太阳爆发事件检测系统(Solar Eruptive Event Detection System, SEEDS)有优势, 还在CME中心角度和张角宽度等特征物理参数测量上比CACTus和SEEDS更接近CDAW目录参考值.  相似文献   
77.
对贵州锦屏石英脉型金矿赋矿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赋矿层位新元古代下江群再瓦组—隆里组地层中Au元素含量一般低于上地壳背景值,并随地层由老到新其含量大致具有逐渐减少的特点,但Au及其共伴生元素的富集对地层、岩性并无明显的选择性。金矿石中黄铁矿及毒砂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34)S介于-0. 79‰~5. 93‰之间,大部分与上地幔基性—超基性岩δ~(34)S值相近,少量与中酸性岩相近,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78.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属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宗务隆构造带和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t)比值(0.7066~0.7084)、高的ε_(Nd)(t)(12.2~12.8)和较低的~(206)Pb/~(204)Pb初始值(17.72~17.79)。这些同位素特征类似于秦岭勉略蛇绿岩带的N-MORB以及印度洋低~(206)Pb/~(204)Pb高~(143)Nd/~(144)Nd N-MORB。该带中的洋岛玄武岩(OIB)的~(87)Sr/~(86)Sr比值为0.7036~0.7044,ε_(Nd)(t)=4.4~4.8,~(206)Pb/~(204)Pb=17.45~17.62。其Sr和Nd同位素比值可与印度洋代表热点构造的洋岛玄武岩对比,但~(206)Pb/~(204)Pb低于印度洋的热点构造玄武岩,因此,具有类似印度洋低~(143)Nd/~(144)Nd比值MORB同位素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的N-MORB的Sr同位素比值在0.7041~0.7058,ε_(Nd)(t)=6.1~8.4,~(206)Pb/~(204)Pb=17.51~17.90,划归高~(143)Nd/~(144)Nd比值的N-MORB。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显示了高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0.7115和0.7104)和低的ε_(Nd)(t)值(-1.7和-2.5),其~(206)Pb/~(204)Pb(17.64和17.46)与上述大洋玄武质岩石无显著区别。上述各岩类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它们生成的构造环境和陆壳组分混染的程度。阿尼玛卿带的N-MORB代表了典型的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洋中脊产物。与勉略带同类岩石可能来自同一源区。OIB可能属于热点构造成因的洋岛产物并与MORB一起构成了阿尼玛卿洋洋壳。宗务隆带MORB同样代表了主要源自相对亏损地幔的洋脊产物并指示宗务隆带曾开裂成洋。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极高的Sr和低的Nd同位素比值是陆壳物质组分的强烈印记,这与该类火山岩发育在前寒武纪基底之上不无关系。结合本区大洋玄武岩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推测它们可能源自EMII与DMM物质的交代混合。按照习惯的想法,明显的Dupal异常(△~(208)Pb/~(204)Pb值=46~103和△~(207)Pb/~(204)Pb值=4~18;大多样品~(87)Sr/~(86)Sr>0.704)指示这些岩石在空间上代表了来自南半球印度洋位置的古洋壳残余。但是,北半球愈来愈多的Dupal异常的发现有可能指示它们是类似现今东南亚多洋岛构造历经"汇聚式(focused)俯冲"的产物。此外,宗务隆带MORB的Dupal异常指示本区古特提斯域的北界较先前所定还要北推200km。  相似文献   
79.
三维地电模型数值模拟中视电阻率真假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介绍了三维数值模拟中双网格系统的剖分方法,并通过几种典型模型的有限单元法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网格单元电导率分块均匀、电位三线性变化),充分揭示了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三维地电模型视电阻率真假异常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产生真假异常的原因,并研究了真异常的形态与引起真异常的地质体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针对套管井反射式超声波水泥固井质量检测问题,本文利用超声反射波频谱中套管共振透射窗内的复合反射系数,提出了定量反演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的方法. 利用复合反射系数中多个频率点的相移反正切函数主值,给出了波阻抗的计算公式,并把套管-地层环空间介质中波的相移的整、实特性作为波阻抗反演收敛的判据. 针对井下实际测井环境中超声换能器性能受温度和压力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的声源波形(子波)和复合反射系数不确定的困难,提出了用井下原地(in situ)实测波形定量估计声源波形和复合反射系数的方法. 通过对合成数据的处理,分别考察了已知介质的声学和几何参数存在的偏差对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影响. 本文对多组模型井检验数据进行了目的层介质的波阻抗反演与成像,成像结果与真实情况吻合,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对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了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定量反演与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