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1388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61.
马鑫  付雷  李铁锋  闫晶  刘廷  王明国  邵炜 《现代地质》2021,35(1):209-219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是现今地球上构造活动最强烈、地貌演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水热活动强烈。基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地热地质背景,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等手段,初步分析嘉黎地区深部地下热水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热水均来自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补给高程位于4 500 m以上,推测补给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片麻岩山区;区内地下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水补给水源沿断裂循环至深部热储,随后受热对流上升至地表出露成温泉,热水上升至浅表部与冷水发生混合,冷热水最大混合比可达91%;采用二氧化硅温度计、阳离子温度计以及硅-焓模型估算出热储温度最高达380 ℃,热水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循环深度达到6 900 m。研究区深部热源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及附近深大断裂,地表热显示主要受控于结合带两侧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嘉黎地区地热成因模式,可为该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高温热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62.
多年冻土随气候变暖逐渐发生退化,严重影响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因此实时、准确地监测多年冻土变化迫在眉睫.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作为一种新型对地观测技术,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多年冻土区地表进行大范围监测,成为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主要介绍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近20年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SAR系统,然后基于InSAR技术的发展,概述了D-InSAR和时序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的应用,并对目前发展的冻融模型进行总结,分析了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影响因素,最后展望未来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监测中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系统的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963.
区域滑坡易发性的研究是滑坡空间预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影像多尺度分割和面向对象的分类理论出发,以研究区遥感影像的熵、能量、相关性、对比度共4个参数作为影像纹理因子提取易发性特征,利用滑坡所处区域的库水影响等级、坡度、斜坡结构、工程岩组4类地质因子分析地质背景,搭建C5.0决策树的易发性分类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内4类滑坡易发性单元的预测。结果表明:高易发性单元的工程岩组通常发育为软岩岩组和软硬相间岩组,且坡度在15°~30°之间;模型显示该区域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平均正确率达91.64%,Kappa系数分别为0.84,0.51,因此这种基于影像多尺度分割与地质因子分级的滑坡易发性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64.
宁蒗盆地地处扬子古陆块的活动边缘,在构造上亦属吸纳和调节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化带。为了研究云南宁蒗地区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及盆地类型,通过对宁蒗地区开展的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分析了宁蒗盆地内部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格架特征,认为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受控于断裂;通过对宁蒗新生代盆地的沉积建造、控盆构造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认为宁蒗盆地是比较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其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盆地拉分打开阶段、始新世初至始新世末拉分盆地沉积阶段、始新世末至中新世盆地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965.
针对灰色神经网络权值阈值的不确定性,该文提出改进型果蝇优化算法优化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添加逃脱系数修改适应度函数,同时引入三维空间搜索的概念扩大了果蝇搜索范围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进行改进,避免算法陷入早熟收敛的陷阱,加快收敛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优化性能。利用改进型果蝇优化算法优化灰色神经网络参数建立预测模型。选用实际工程沉降数据仿真模拟,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将预测结果与果蝇优化算法灰色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灰色神经网络和灰色神经网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型果蝇优化算法优化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拟合程度更好。  相似文献   
966.
自适应距离和模糊拓扑优化的模糊聚类SAR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明  史文中  邵攀 《测绘学报》2018,47(5):611-619
针对模糊聚类算法的不足,结合差分影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距离(adaptive distance)和模糊拓扑(fuzzy topology)理论的SAR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框架(FATCD)。FATCD首先基于自适应距离公式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计算方法,优化了聚类过程中像元隶属度的计算公式,提高了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准确程度;而后利用模糊拓扑理论改进传统去模糊化方式最大隶属度原则,从而增强了去模糊化过程。借助这两点,FATCD提高了模糊聚类变化检测的性能。两组真实SAR影像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67.
对1979—2012年冬季气温应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并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和欧亚大陆雪盖(SNow Cover,SNC)观测数据,计算出秋季SIC和SNC对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建立SIC和SNC指数。基于交叉验证方法构建冰雪指数和我国气温的预测模型,定量评估冰雪因子对冬季气温的预测技能。结果表明,在预报技巧范围和评分上,9月SIC和11月SNC指数的综合预报效果优于单个指数的预报效果,高预报技巧区主要位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该区域平均距平相关系数为0.58,并且优于气候态后报高达18.7%,表明在季节预报系统中考虑冰冻圈的异常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positive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IGA), steep topography and lower crustal extrusion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GA data has revealed uplift and extrusion of lower crustal flow in the Longmen Shan Mountains (the LMS). Firstly, The high positive IGA zone corresponds to the LMS orogenic belt. It is shown that abrupt changes in IGA correspond to zones of abrupt change of topography, crustal thickness and rock density along the LM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Airy isostasy theory, simulations and inversions of the positive IGA were conduct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bod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MS lacks a mountain root, and that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ower crust has been elevated by 11 km, leading to positive IGA, tectonic load and density load. Thirdly, according to Watts’s flexural isostasy model, elastic deflection occurs, suggesting that the limited (i.e. narrow) tectonic and density load driven by lower crustal flow in the LMS have led to asymmetric flexural subsidence in the foreland basin and lifting of the forebulge. Finally,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zones of extremely high positive IGA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Precambrian Pengguan-Baoxing complexes in the LMS,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erosion gravels from the complexes in the Dayi Conglomerate layer of the Chengdu Basin suggest that positive IGA and lower crustal flow in the LMS took place at 3.6 Ma or slightly earlier.  相似文献   
969.
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主要产于上三叠统飞仙关组的中上部砾岩层、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砾岩层以及晚二叠世峨眉山组杏仁状玄武岩中。玛瑙新鲜面多为红色、浅红色及灰白色;呈椭球状或扁球状分布于砾岩之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玛瑙砾石大小不一,玛瑙粒径多集中在0.5~5 cm,偶见大于6 cm。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1)晚二叠世时期,玄武质火山岩(P3e)中的含硅质热液在晚期充填于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经过(快速)冷却形成隐晶质石英或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即原生玛瑙;2)晚二叠世晚期的华力西运动和印支运动早期的地壳继续隆升,使得含玛瑙玄武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两次剥离出来的玛瑙单体经流水搬运作用及河湖相沉积作用,形成宣威组(P3x)、飞仙关组(T1f)含玛瑙砾石层——沉积砾岩型玛瑙矿产;3)近-现代地质作用,使得二叠纪玄武岩气孔中原生玛瑙和宣威组、飞仙关组沉积砾岩层中的次生玛瑙砾石,再次受到风化-剥蚀作用,玛瑙砾石经流水搬运至现代河流或湖泊中,形成次生玛瑙砂矿。  相似文献   
970.
本次研究把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完成的辽宁1∶5万大甸子、下肥地和上年马洲幅区调报告中所建立的震旦系殷屯组3个岩性段,即底部砾岩段、中部砂岩段和上部板岩、页岩段,分别厘定为新元古界北方系(南华系)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并确认出殷屯组为辽宁北方系(南华系)第一次陆相冰碛作用的产物;陈千户组为陆相间冰期沉积的产物;汎河组为辽宁第二次陆相冰湖相堆积的产物。上述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厘定,首次在辽宁北部地区划分出2次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