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1篇
  免费   3200篇
  国内免费   4791篇
测绘学   2120篇
大气科学   1905篇
地球物理   2171篇
地质学   7992篇
海洋学   3071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1080篇
自然地理   165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966篇
  2018年   901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801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1110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197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056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42年   2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邹平地区是山东省内最主要的铜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先后发现了王家庄铜矿和碑楼铜矿,构成了区内典型的次火山岩型矿床系列。该文通过搜集和研究邹平火山岩区以往多年的信息资料,并结合近几年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其找矿成果,初步建立了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的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就下一步该区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发准  孙长青 《西北地质》2010,43(1):98-106
通过对研究区化探指标组合关系、受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区域地球化学变化规律与油气的关系及油气化探效果分析,建立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寻找天然气的有效化探方法和指标组合系列,依此进行全区背景分析和异常优选。通过剖析杭锦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突出地球化学指标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从而揭示异常与油气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油气化探指标丰度及变异特征属低背景非均匀场范畴;在烃类分异特征上,本区地球化学场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南侧烃类以微渗漏为主,北侧逐步向宏渗漏过渡,表明地球化学场与油气运移聚集关系密切,证实了本区具有较充足的气源。在化探指标的浓度分布特征上,本区存在北西西—南东东向的伊深1井及其以北区域、泊尔江海子断裂及其以南区域两个高值带,展布受乌兰格尔隆起及泊尔江海子断裂控制。从异常的分布特征,指出伊21井—伊10井—伊17井—乌兰吉林庙以南为有利勘探区带,泊尔江海子断层以南的伊金霍洛旗—合同庙—小乌兰敖包—拉不仍为研究区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93.
尽管阿尔金南缘长沙沟-清水泉一带在空间上彼此分隔的4个镁铁-超镁质岩体(或岩体群)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上存在着差异,但它们的形成时代均为中奥陶世(~465 M a左右)。其中,分布于阿尔金南缘主断裂南侧的清水泉南—长沙沟中段—黄土泉的岩体,超镁铁岩(包括纯橄岩-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中的橄榄石Fo值较高(变化于95~85),且自东向西呈现非常有规律的递减;而北侧的清水泉北岩体辉橄岩中橄榄石的Fo值较低(变化于81~79)。结合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演化过程及橄榄石中N i的含量变化规律,对这些杂岩体形成的地质背景和Cu-N i-PGE含矿可能性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94.
青海东北部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与找煤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代勇  孙红波  孙军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96-1703
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和构造控煤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剪切、滑动3大类和8种类型。揭示了控煤构造样式与煤系赋存之间的关系,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以压缩为主,分布广泛,部分矿区构造样式表现为剪切和层滑,各矿区煤系赋存状态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煤田边缘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逆冲断夹块型、逆冲-褶皱型和对冲型为主,含煤向斜形态多不完整;煤田中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控煤构造样式以褶皱-断裂型为特征,含煤岩系赋存稳定,是有利的勘查开发区段。  相似文献   
995.
蒙古国境内的贝尔湖凹陷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主要勘探可开发区。早白垩世垂向充填演化序列综合研究表明,南屯组早期地层的大规模同生断裂系统组合样式及其分布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内的充填序列和演化反映了幕式断裂作用及湖盆右旋走滑特征对盆内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配合构造的右旋走滑运动严格控制古地貌、断裂坡折及断坡带的形成与分布,从而进一步控制着湖盆内碎屑岩沉积体系发育与沉积展布模式。凹陷内部的东次凹北洼槽内的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常常控制着粗碎屑沉积体系的沉积、沉降中心,特别是低位域近岸水下扇的发育和分布,是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同沉积断裂具有多种组合样式,包括"人"或"之"字形等多种组合的断裂系统等,造就湖盆内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系统,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揭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活动和分布,再造各沉积期次构造古地貌、断坡带是进行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砂体分布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系统地测试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对土壤中16 种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为144.5~2 355.0 μg/kg,且水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高于旱田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AHs的来源既有燃烧源,又有石油类污染源;目前土壤PAHs以轻微污染水平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97.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重要的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分的热液;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高盐度的热液体系;矿区晚期阶段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及盐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与区内燕山晚期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活动有关;主成矿阶段流体可能来自其后的花岗斑岩等类脉岩活动;成矿晚期阶段流体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波阻抗反演的分辨率,在密度资料对反演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从岩石物理性质-测井响应-地震响应角度分析,提出应用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技术合成拟密度曲线,其结果用全井连续取心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验证的平均误差为0.05 g/cm3.应用反演效果分析表明,反演结果吻合率从重构前的78%提高到重构后的86%,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提高了反演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9.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储层特征及碱性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储层物性资料,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岩性上以玄武岩、安山岩及其过渡岩性为主;②岩相上以溢流相为主,爆发相之碎屑流亚相及爆发相内部的"岩体内松散层"次之;③次生储集空间往往叠加在原生储集空间之上,孔、洞、缝交织在一起形成有效储集空间;④储层物性整体表现出以安山岩类最好、玄武岩类次之的特征;⑤由浊沸石化、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菱铁矿化和SiO2溶解现象证明了石炭系火山岩中碱性流体的存在,其碱交代作用使储层中矿物组分迁移,为储层形成奠定了矿物学基础;⑥碱性成岩作用在石炭系火山岩中普遍存在,其"上硅下碱"的垂向分带规律形成和保存了大量次生孔隙,为次生孔隙带的发育奠定了基础;⑦流体在储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揭示了一种"碱性+酸性"叠加溶蚀的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贮能管对消泡器消泡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消泡器消泡能力室内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贮能管的长度对泡沫的消泡率有很大影响.试验证明,随着贮能管长度变短,泡沫稳定性增大,消泡率提高.对不同长度(1 m、2 m、8 m)贮能管的消泡率进行测试,结果是当贮能管长度为1 m、直径为20 cm时,其消泡率最高,达到73%左右.另外消泡率与气液比有关,当气液比α= 100~200时,消泡率较高.同时借助FLUENT软件对该管中泡沫流动速度与泡沫压力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泡沫流动速度与贮能管的长度及直径无关,而泡沫压力随着贮能管的长度变小而更加稳定,这有利于提高消泡效果.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