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815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826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1327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石森  赵旭东 《矿物岩石》1997,17(3):22-26
本文首次应用自然金、黄铁矿、石英、钾长石等矿物的成因矿物学标志,对水晶屯金矿床的含金性、矿体的剥蚀程度和延伸范围进行了初步的定量评价,为今后在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成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2.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与工业“三废”及生活废弃物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较严重的污染。用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的地下水污染时间序列递推预测模型,在岩溶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测与管理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丁兆明  魏春生 《地球科学》1997,22(2):171-176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成矿域是大区域内成矿单位,成矿域中所有金矿床(点)均产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富含金的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分熔,产生岩浆,火山活动,壳下重熔再熔、火山物质沉积变质作用,在漫长的华力西期经历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形成超基性-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含金建造,是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幔流体作为一种重要成矿介质在某些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地幔流体研究的某些成果,介绍了地幔流体可能与成矿的方式和成矿机制,并举例说明地幔流体与超大型,大型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6.
田建明  徐徐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2004,26(4):432-439
通过对江苏地区及南黄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特点分析,将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并对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地理分布特征及构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① 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强以上历史地震类型为相对安全类,仅有13.8%的中强以上历史地震为相对危险类;② 江苏陆地、长江口以东海域和南黄海北部坳陷地区以相对安全类地震为主,苏中沿海南黄海海域地震类型分布较为复杂,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地震类型比例基本相当;③ 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实况非常吻合,反映本区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江苏省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甘肃东海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森 《黄金地质》2004,10(3):56-60
东海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重要的Au,Ag多金属成矿带上,具长期活动特征的花牛山-察客尔呼都格压扭性断裂横贯成矿带,成矿的有利位置为大断裂及次一级断层、层间裂隙(破碎蚀变带,局部夹有石英脉),断裂控矿特征十分明显。原生晕以亲硫元素组合为主,亦有亲氧元素。金矿石以硫化物型为主,氧化物型次之,其元素组合以成矿元素Au,Ag,Pb,Zn和亲硫元素Cu,Sb,Mo为主,也有亲氧元素W,Sn。具有深部断裂剪切、挤压带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98.
通 过地 面钻孔 、井下 开采和 磁法 勘探,发现 井 田内 赋存 有 大量 的岩 浆 岩体 ,特 别是 西二 采 区发 育岩 床 ,使该 区可采 储量 急 剧减 少,严重 影 响了 井田 采 掘 工 程的 衔 接 ,使 矿 井 生产 处 于 被 动局 面 。 通过 对 岩 浆 岩侵 入 规 律 的深 入 研究,预 测了井 田岩 床的分 布范 围和面 积,对 区域找 煤以 及为矿 井生 产和可 持续 发展具 有现 实的指 导意 义。  相似文献   
99.
Estimation of Site Effects in Beijing Cit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 For the realistic modeling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lateral heterogeneous anelastic media, the database of 3-D geophysical structures for Beijing City has been built up to model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the City, caused by the 1976 Tangshan and the 1998 Zhangbei earthquakes. The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modal summation and the finite-difference algorithms, is us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modeling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for both the Tangshan and the Zhangbei earthquakes, shows that the thick Quaternary sedimentary cover amplifies the peak values and increases the duration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City. Therefore the thickness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Beijing City is the key factor controling the local ground effects. Four zones are defined on the base of the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 response spectra for each zone are computed, indicating that peak spectral values as high as 0.1 g are compatible with past seismicity and can be well exceeded if an event similar to the 1697 Sanhe-Pinggu occurs.  相似文献   
100.
A method is presented to estimate the elastic parameters and thickness of media that are locally laterally homogeneous using P‐wave and vertically polarized shear‐wave (SV‐wave) data. This method is a ‘layer‐stripping’ technique, and it uses many aspects of common focal point (CFP) technology. For each layer, a focusing operator is computed using a model of the elastic parameters with which a CFP gather can be constructed using the seismic data. Assuming local homogeneity, the resulting differential time shifts (DTSs) represent error in the model due to anisotropy and error in thickness. In the (τ?p) domain, DTSs are traveltimes Δτ that connect error in layer thickness z, vertical slowness q, and ray parameter p. Series expansion is used to linearize Δτ with respect to error in the elastic parameters and thickness, and least‐squares inversion is used to update the model. For stability, joint inversion of P and SV data is employed and, as pure SV data are relatively rare, the use of mode‐converted (PSV) data to represent SV in the joint inversion is proposed. Analytic and synthetic example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inver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