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481篇
地球物理   614篇
地质学   1190篇
海洋学   426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3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1.Objectives As one of three major tectonic blocks of China,the South China Block has undergone multiple periods of tectonic-magmatic-metamorphic events.Among t...  相似文献   
982.
分析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8.9特大地震引起的区域应力场变动,对邻区其他主要潜在震源应变进程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亚洲地震活动的格局。从应力转移机制出发,分析大地震沿印澳-欧亚板块边界、印度洋海岭和相邻小板块边界迁移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台网目录分析了该大地震引起的诱发前震(远余震)图像,推测未来几年亚洲等相邻地区大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带中段和东端,兴都库什-贝加尔地带及印度洋等地区。这类地区涉及中国西藏仲巴、墨脱,新疆乌什、喀什,以及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983.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相似文献   
984.
Earthquake is a kind of natural phenomenon in the Earth.Earthquake seism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since modern digital seismometers were applied to observations.From seismic records,seismologists study source properties of the earthquakes and detect multi-scale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the crust,mantle,and core.  相似文献   
985.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is a typical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the nearly NW-oriented Tethys and NE-trending Pacific tectonic regimes.Structures of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rections overlap strongly during these processes.The NE-trending Yangtze River compound structural belt and NW-trending Tongling-Hangzhou struc-tural belt both control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s in the area.Here,we obtain 3-D high-resolution isotropic and azimuthally anisotropic velocity structures at depths of 1-10 km using the first arrivals from airgun sources.The velocity maps correspond well with the tectonic structures,with high-velocity anomalies distributed in ore-concentrated districts and low-velocity anomalies distribute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The fast direc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ault strike,indicating that the azimuthal anisotropy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fault and fracture trends in the upper crust.The complicated fast directions near the Luzong and Tongling ore deposits reveal complex deformations in the upper crust,which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ompound and Tongling-Hangzhou structural belts.The magma intrusion beneath the two ore deposits(Luzong and Tongling)are connected at depths of 5-10 km.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以2022年南黄海(119 °E~122.5 °E, 34.5°N~37°N)表层海水浮游生物为对象,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绿潮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对环境要素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环境与浮游生物分布之间的潜在关联, 为掌握南黄海绿潮的生态效应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2022年7月上旬调查期间南黄海绿潮浒苔生物量湿重估计值为7.24×104吨, 分布特征为以山东近岸以及海州湾附近为主要堆积处, 浒苔生物量、浮游植物以及浮游动物与溶解性无机磷酸盐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浒苔覆盖区域中,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都有着较高的丰富度, 甲藻和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 属水平下包括: 新角藻、未分类到属的共甲藻、薮枝螅水母、尖头溞等。与无浒苔覆盖的区域相比, 该区域优势种相对单一, 导致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浮游细菌群落调查中发现脱硫单胞菌纲和优势种γ-变形菌纲都与浒苔生物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脱硫单胞菌与浒苔生物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γ-变形菌纲与浒苔生物量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 浮游细菌多样性与环境中总溶解性氮、磷以及溶解性有机氮呈显著性相关, 结合浒苔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浒苔绿潮的发生可以为某些浮游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共线性网络分析表明, 在绿潮发生的浒苔覆盖区域, 浮游生物丰富度高且关系紧密复杂, 因此浒苔绿潮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丰富度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7.
我国近年雾研究方法及研究热点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关于雾的各项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包括气候统计方法对雾特征的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对雾的机制研究、雾微物理结构研究、雾的监测识别与预报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雾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包括高速公路大雾天气的研究、霾研究、雾与城市化相互作用以及沿海和复杂地形地区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8.
近40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   总被引:67,自引:11,他引:56  
马振锋  彭骏  高文良  田宏 《高原气象》2006,25(4):633-642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1961—2000年139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年平均值,对西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在20世纪后40年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湿度增大趋势显著,而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和西南部的气温则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西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存在非同步性。通过对各气候要素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序列的分离,得出了西南地区不同气候要素基本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振荡周期,对这些气候要素存在的突变现象进行了检验,发现气温首先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始突变,然后是云贵高原区,最后是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丘陵区。其他气候要素的突变时间多数也是先从青藏高原开始。由此可见,西南地区气候要素在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突变时间为早,全球气温突变要比西南地区的气温突变要早。  相似文献   
989.
滑坡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滑坡预报研究中,必须首先解决与预报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否则,往往导致预报误差很大或者预报失败。根据作者的初步探索,本文重点讨论了滑坡预报的分类及定义、预报参数及其监测点的选取、变形突变现象的分析与处理以及斜坡变形阶段的定量判断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90.
在三苯磷-甲基异丁基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的痕量银方法的基础上,用碘化钾代替三苯磷作为配合剂测定微量银,结果表明在15%的盐酸介质中,碘化钾溶液作配合剂,用MIBK溶液萃取效果甚佳,而且克服了三苯磷的有毒、成本高、不易保存、需现用现配等缺点。本法的检出限为0.010×10^-6,最佳测定范围0.015×10^-6 ̄5.000×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