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84篇
  免费   8181篇
  国内免费   11474篇
测绘学   4357篇
大气科学   10267篇
地球物理   13968篇
地质学   32742篇
海洋学   6001篇
天文学   3294篇
综合类   6124篇
自然地理   608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1902篇
  2021年   2216篇
  2020年   1879篇
  2019年   2075篇
  2018年   6593篇
  2017年   5700篇
  2016年   4647篇
  2015年   2430篇
  2014年   2721篇
  2013年   2603篇
  2012年   3550篇
  2011年   5186篇
  2010年   4584篇
  2009年   4729篇
  2008年   3977篇
  2007年   4285篇
  2006年   1873篇
  2005年   1789篇
  2004年   1577篇
  2003年   1512篇
  2002年   1409篇
  2001年   1179篇
  2000年   1348篇
  1999年   1743篇
  1998年   1409篇
  1997年   1458篇
  1996年   1229篇
  1995年   1103篇
  1994年   1032篇
  1993年   879篇
  1992年   705篇
  1991年   505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77篇
  1988年   327篇
  1987年   225篇
  1986年   176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7篇
  1976年   15篇
  1958年   3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992.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中考虑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其他强迫条件均取成现今值。结果表明,耦合的模式能够模拟出较今强的大尺度夏季风,特别是亚洲-非洲季风,而其他季节和区域的变化值一般都比较小。季风环流和季风降水都大幅度地增大了。结果还显示,耦合模式模拟的大尺度季风系统的变化同单纯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是,在非洲北部季风区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较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值要大,而且,耦合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温值要比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结果小。  相似文献   
993.
Ekman动量近似下中间边界层模式中的风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个准三维的、中等复杂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加速度和Blackadar的非线性湍流粘性系数,它进一步改进了Tan和Wu(1993)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模型。该模型在数值计算复杂性上与经典Ekman模式相类似,但由于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项,使得该模式比传统Ekman模式更近于实际过程。中详细地比较了该模式与其他简化边界层模式在动力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经典的Ekman模式中,由于忽略了流动的惯性项作用,导致在气旋性切变气流(反气旋性切变气流)中风速和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的高估(低估),而在半地转边界层模式中,由于高估了流动惯性项的作用,结果与经典Ekman模式相反。同样,该模式可以应用于斜压边界层,对于Ekman动量下的斜压边界层风场同时具有经典斜压边界层和Ekman动量近似边界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4.
改进的切线性模式对一个边界层模式变分资料同化的改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气、海洋中边界层物理过程的强非线性会对切线性模式近似(尤其是当积分时间长时)有较大的影响,从而给相应的4维变分资料同化问题的求解造成困难。本构造了Mellor-Yamada湍流封闭模式(level 2.5)的一个改进的切线性模式,相比通常的切线性模式和简化的切线性模式可以提高对非线性扰动的逼近。利用这个改进的切线性模式的伴随模式分别进行了1到7天的变分资料同化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而用通常的伴随模式和简化的伴随模式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引人泊松括号,分析了无限维Hamilton的性质,并将其推广到广义Hamilton系统,且从理论和实用角度讨论了这类广义Hamilton系统的辛格式构造问题,从而为辛几何算法在一般的时间发展方程的数值求解提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一维线性浅水模式从一个比较普遍的角度对地转适应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特点进行分析。中首先考虑了两类不同的初始不平衡流的适应问题。一个是Gill所采用的质量不平衡模型,即初始场是静止的,只有水面扰动;另一个是Rossby中所考虑的动量不平衡模型,其初始不平衡流中只有风场的扰动,对这两个模型的适应过程而言,一个显的 特点就是能量转换率始终不会大于1/2或小于0,即适应过程中有位(动)能的释放和向动(位)能的转换,但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只有其中的一半可以保留在最后的平衡场中。另外,本对任意初始不平衡流适应过程中的能量学特征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偏差场(相对于一定基本态)的动能和位能而言,上述能量转换关系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998.
把无粘流中能成功捕捉接触间断的反扩散差分格式,用在了准地转二维理想锋生的数值模拟中,并将计算结果与Cullen的计算结果和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用反扩散格式模拟的锋面较Cullen的结果更加显,而且更接近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999.
B. Wang  S. An 《Climate Dynamics》2002,18(6):475-486
This study explains why a number of El Nino properties (period, amplitude, structure, and propagation) have changed in a coherent manner since the late 1970s and why these changes had almost concurred with the Pacific decadal climate shift. Evidence is presented to show that from the pre-shift (1961-1975) to the post-shift (1981-1995) epo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re found in the surface winds and temperature, whereas changes in the thermocline are uncertain.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Cane and Zebiak model demonstrate that the decadal changes in the surface winds qualitatively reproduce the observed coherent changes in El Nino propertie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that altered the model's El Nino is the decadal changes of the background equatorial winds and associated upwelling. The annual cycle is also necessary for the mean state to modulate El Nino. From the pre- to post-shift epoch, the changes in the background winds and upwelling mod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coupled mode (east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ly anomalies) by reallocating anomalous atmospheric heating and SST gradient along the equator. This structural change amplifies the ENSO cycle and prolongs the oscillation period by enhancing the coupled instability and delaying transitions from a warm to a cold state or vice versa. The changes in the mean currents and upwelling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zonal temperature advection while enhance that of the vertical advection; thus, the prevailing westward propagation is replaced by eastward propagation or standing oscill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a critical role of the atmospheric bridge that rapidly conveys the influences of extratropical decadal variations to the tropics,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acific climate shift might have affected El Nino properties in the late 1970s by changing the background tropical winds and the associated equatorial upwelling.  相似文献   
1000.
普查建国以来影响我国北方的所有台风个例 ,建立了影响我国北方的台风详细历史资料库 ,对台风位置、形成季节、移向、天气形势等进行相似分析 ,并在MICAPS平台上 ,建立了短期和中期台风相似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