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在传统Knothe时间模型假设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设,构建改进Knothe时间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时间模型符合地表点沉降和沉降速度变化规律;基于改进Knothe时间模型推导了地表最大沉降速度计算表达式,并给出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采用20个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速度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个矿区的地表最大沉降速度理论预测值与监测值吻合程度高,两者相对标准偏差仅为2.1%,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地表最大沉降速度受煤层采高、开采速度、松散层厚度和基岩层厚度等参数影响,研究表明,地表最大沉降速度随煤层采高和开采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且其对基岩层厚度变化的敏感性比松散层厚度变化大。  相似文献   
112.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GHW2井是在陕西府谷庙沟门施工的一口页岩气探井,地层主要为千5、盒8、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钻进过程中坍塌掉块、破碎严重。针对现场破碎、坍塌掉块及水敏性地层钻探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制了双聚防塌冲洗液体系。该体系具有护壁性、抑制性和胶结性。通过在GHW2井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护壁、护心效果,有效地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3.
从趋势变化、连续性、稳定性、相关性、观测精度及一致性检验等方面对乾陵台地形变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数字化资料的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2008年10月12—15日海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表明海南“0810”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和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及减弱与偏东和偏南风急流的加强和减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东风急流造成海南岛东部降雨明显大于西部。副热带高压对北上热带低压的阻拦和形成的环流对降水起到了加强和维持的作用:雷达回波为典型的积层混合型降水回波;长时间的低层辐合、高空强辐散,有利于强降雨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15.
张伟丽  覃成林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11,30(8):1457-1470
利用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29个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进行检验,并与省份数据进行比较,最后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地市ESDA分析得到的区域组更加符合俱乐部趋同"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的特点;地市经济增长存在两个空间趋同俱乐部,其形成机制是,在经济行为的空间异质性和增长的局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了快速烈度调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建及实现方法,并将之利用到地震演习中,结果显示,应用该系统可以快速计算灾情空间分布,快速得到烈度分布模拟结果,提高了地震现场宏观震害的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17.
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CF)、能源结构效应(△CN)、经济规模效应(△CY)、能源强度效应(△Cl)和人口规模效应(△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年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期间,福建省C02排放增加了5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8.
自1996年实施矿费地勘项目以来,济南市共计实施矿费地勘项目30多个,项目总投资1600多万元。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和济南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局,对矿费地勘项目提出了“夯实地勘基础,提高项目社会效益,为经济建设提供后备资源”的地勘工作方针。对每个项目都采取自始至终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了初审登记、开工报告、施工阶段监督检查、野外完工和成果验收制度、资金审计、年检制度,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了矿费地勘项目的全程监督管理,确保了矿费地勘项目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矿费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介绍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主量元素、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作了测试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Si O2、K2O含量增高,Na2O、Al2O3、Ca O等含量降低;硫同位素组成δ34SCDT值为7.0‰~7.1‰,指示硫可能来自于均一化程度较高的统一流体库;氢同位素组成δDV-SMOW变化范围较大,为-83.68‰~-116.95‰,氧同位素组成δ18O水值为-2.57‰~8.35‰,显示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水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中温(86~429℃)、低盐度(1.74%~22.38%Na Cleq),属CO2-H2O-N2-Na Cl体系。成矿期流体表现出多期、多来源特征,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0.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以ArcView GIS3.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