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济阳坳陷烃源岩中的双金刚烷指标与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值,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了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它们均属成熟—高成熟阶段的演化产物,Ro值在1.26%以上。利用二甲基双金刚烷类型判识指标,判识出济阳坳陷凝析油为煤成和湖相混合有机质生成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2.
权擎  唐璇  吴毅  邹发生 《热带地理》2018,38(3):321-327
根据南岭山脉及周边46个地点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结合系统发育关系,运用β多样性比较南岭3个动物地理亚区的物种和谱系差异,探讨南岭地区是否构成华中区和华南区动物地理分界的一部分。结果表明:1)3个区域间物种构成和谱系构成的差异较小,闽广沿海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差别,闽广沿海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两方面的替换;2)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会对差异格局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留鸟各区域间的差异格局最为明显,将夏候鸟和冬候鸟并入分析后,各区域间的差异会缩小;3)鸟类群落在东西间和南北间均会发生明显的谱系分离,东西间的谱系分离主要发生在距离较远的地点之间,南北间的谱系分离在较远地点和较近地点之间均有发生。综合结果,南岭山脉的南侧和北侧的鸟类群落在谱系构成上发生了快速的改变,支持南岭山脉作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动物地理分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3.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erosols from an upwind area in East Asia to a downwind area in Japan, we chemically analyzed aerosols collected simultaneously on Tuoji Island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Fukue Island (Nagasaki Prefecture, Japan), and Cape Hedo (Okinawa Prefecture, Japan). We focused on changes in the metallic composition of PM2.5 aerosols du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t the three sit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Tuoji Island > Fukue Island ≈ Cape Hedo (48.3 ± 4.5, 13.9 ± 1.5, and 13.2 ± 0.9 μg/m3, respectively). The frac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in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estimated by (1–PM2.5/TSP) was highest on Cape Hedo,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sea salts was increased by long-range transport of the aerosols over the ocean. Enrichment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t all three sites, Al, K, Ca, Mn, Fe, Co, Sr, and Ba originated from soil; whereas Cr, Ni, Cu, Zn, As, Mo, Ag, Cd, Sn, Sb, Tl, and P appeared to be of anthropogenic origin. Na was the most abundant element on Cape Hedo, indicating the addition of sea salts during aerosol transport. The V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at Fukue Island, which was ascribed to V emission from ships. Sixty-one percent of the V on Fukue Island and 62% of the V on Cape Hedo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ships, implicating of data obtained on dates during which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ame air mass passed over Tuoji Island, Fukue Island, and Cape Hedo in that order.  相似文献   
134.
张琳娜  冉令坤  李娜  杜佳  周璇  孟悦 《大气科学》2018,42(1):178-191
2014年5月31日北京发生一次雷暴大风过程。以雷达资料同化结果为初始场,对此次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采用非静力平衡和非地转平衡的经向动量方程和质量权重动能方程,利用模拟资料,对雷暴大风过程中经向动量和质量权重动能进行收支分析,以此来研究雷暴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动量通量和动能通量输送特征,讨论地面大风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经向动量通量散度是影响经向动量局地变化的主要强迫项。雷暴系统后部的入流把中低层的经向动量倾斜向下输送,系统前部对流云区中低层的下沉气流也向下输送经向动量。这两支下传动量通量先后与近地面经向动量的水平通量汇合,向系统前沿输送经向动量。在北京西北部地形阻挡作用下,经向动量通量在系统前端近地面辐合,促进那里的经向动量局地增长,有利于增强那里的南风。质量动能收支的特征与经向动量收支类似,在近地面层质量动能的局地变化主要是由质量动能通量散度引起的。系统后部入流把中层质量动能向下传输到近地面层,然后与近地面质量动能的水平通量汇合,向系统前沿输送质量动能。相对来说,近地面层经向动量和质量动能的水平通量比下传通量更重要,这主要与低层较强的东南急流有关。  相似文献   
135.
Observed climate data are process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ir time series are stationary, as in multi-step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which usually leads to low prediction accuracy. If a climate system model is based on a single prediction model, the prediction results contain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drawback, this study uses a method that integrates ensemble prediction and a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a mean-valued generation function. In addition, it utilizes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which is a new method of handling time series. First, a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is decomposed into a series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 which are stationary and multi-scale. Then, a different predi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for each component of the IMF using numerical ensemble prediction combined with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fit to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a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Visual Studio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model is validated using temperature data from February 1957 to 2005 from 88 weather stations in Guangxi,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single-model prediction methods, the EMD and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for forecasting climate change and abrupt climate shifts when using historical data for multi-step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36.
对3种室内可见光通信传输技术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DSP),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与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峰值功率比(PAPR)和计算复杂度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表明,SCFDE和SCFDM具有较低的PAPR,但SCFDM计算复杂度较高.此外,还使用白光LED灯针对3种调制解调方法建立了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VLC传输系统中,由于低PAPR特性,使得SCFDE和SCFDM在误码率(BER)和Q值方面的性能优于OFDM.  相似文献   
137.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韩增林  李彬  张坤领  李璇 《地理科学》2016,36(5):643-652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82~2013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经济研究的3 44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及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表明:自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主要围绕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滨海旅游”等展开;韩增林、张耀光、郑贵斌、殷克东、李靖宇、徐志斌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为发文较多的机构;《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海洋经济相关研究载文量最多的期刊,《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域研究与开发》、《资源科学》等是主要的载文核心期刊。除了传统的海洋经济研究视角下,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及优化、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产业集群、现代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人海关系的脆弱性、滨海旅游等的研究外,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海洋经济相关理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研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及“一路一带”战略对海洋经济相关研究的新要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8.
沿海防护林气象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德旺  周学东 《气象科学》1999,19(4):403-406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研究工作,介绍国内外关于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研究,侧重介绍沿海防护林体系气象(气候)效应的研究动态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全社会重视保护森林环境,加强沿海防护林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依据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和煤层构造变形特征,对该矿煤层(成)气赋存运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就该矿生产中煤层(成)气涌出及可能产生的动力现象进行了地质评价,认为在矿井深部仍存在沿岩层裂隙和溶洞发生煤层(成)气涌出的可能,田湾向斜东翼为全井田煤层(成)气突出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0.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频率及在生物和化学组分方面的细微变化反映出59000~21000aB.P.期间研究区可与Heinrich和Dansgaard/Oeschger事件遥相对比的气候演化特征。有关的全球热传输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