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ased on the 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VCOM was built to simulate the ocean dynamics in pre-dam and post-dam conditions in Bachimen(BCM).The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which is effective in describing the conservation of volume and non-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in the utilization of tidal energy,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theoretical tidal energy resources and developable energy resources,and to analyze the hydrodynamic effect of the tidal power station.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 of linking physical oceanography with engineering probl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oretical annual tidal energy resources is about 2×10~8 k W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dal power station;Optimized power installation is confirmed according to power generation curve from numerical analysis;the developable resources is about 38.2% of theoretical tidal energy resources with the employment of one-way electricity generation.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ime and power are 3479 hours and 2.55×10~4 KW,respectively.The power sta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tide pattern which is semi-diurnal tide in both two conditions,but the amplitudes of main constituents apparently decrease in the area near the dam,with the M_2 decreasing the most,about 62.92 cm.The tidal prism shrinks to 2.28×10~7 m~3,but can still meet the flow requirement for tidal power generation.The existence of station increases the flow rate along the waterway and enhances the residual current.There are two opposite vortexes formed on the east side beside the dam of the station,which leads to pollutants gathering.  相似文献   
62.
63.
屈产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流域内植被稀疏,土层厚而松,降水少且集中,遇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灾害。本文基于2020年8月5~6日罕见强降水的实地灾情调查结果,对FloodArea模型在屈产河流域的淹没水深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屈产河流域地势低洼的河道附近及干沟地区山洪风险较大;此次强降水过程屈产河流域最大淹没深度2.8 m,受洪灾影响人口为5475人,受影响GDP为3615×10^(4)元,耕地和居民地受灾面积分别为20.7 km^(2)和0.7 km^(2)。模拟最大淹没深度、受影响GDP和受灾面积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但受影响人口低于实际调查结果,该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在屈产河流域具有较好的洪水淹没模拟效果,可用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  相似文献   
64.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演变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的变化对云降水过程的演变至关重要,对降水的短时预报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对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贵阳的一次云并合过程进行模拟,结合雷达观测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分析了降水对流云的合并过程,及其伴随...  相似文献   
65.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地物类型单一,地形起伏,形成了天然的二向反射数据集;因此,本研究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ASTER GDEM产品提供的地面高程数据,计算出每个坡元所对应的太阳-观测几何信息(包括太阳天顶角与方位角和观测天顶角与方位角),假设沙丘上每个坡元的表面结构不随其坡度和坡向变化,加上Landsat-TM/ETM+对地观测的信息,就形成了对同一地物的多角度观测数据集,从而可以提取该地区的BRDF特征。为了检验该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取的BRDF特征信息模拟了25景Landsat-TM/ETM+数据,并与实际的Landsat-TM/ETM+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Landsat-TM/ETM+前4个波段的模拟图像与真实图像地表平均反射率相比,平均误差分别为2.80%、1.92%、2.68%和2.32%,高于一般辐射定标中5%—7%的误差要求,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为高分辨率数据的交叉辐射定标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在积云中,大多数云粒子的直径在7到10微米之间,而在层云中,大多数云粒子的直径不超过2微米.云滴有效半径与云中行星边界层(PBL)及PBL上层的气溶胶数浓度(Na)呈负相关.在1500米以上的高液态水含量区域,云滴浓度(Nc)变化不大,Na含量降低.高雷达反射率对应于大的FCDP云粒子浓度和小的气溶胶粒子浓度.积云中的...  相似文献   
67.
冬季供暖与气候的特征分析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1954—2005年冬季气温资料,揭示了济宁冬季气温发生突变的事实,探讨了济宁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发生规律,以确定冬季采暖开始和结束的日期。并通过实验数据,探讨气象条件与冬季供暖节能的关系,给出了在不同环境温度而室内保持一定温度条件下锅炉采暖时间以及时次的最佳日质调控指标。对供暖调节和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鱼台县水稻生产与相关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鱼台县历年气候资料、水稻产量,结合水稻生长发育每个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鱼台水稻产量波动的主导气象因子是移栽期的降水量及抽穗开花期的低温阴雨,次要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和日照.通过分析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并提出在今后水稻生产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9.
中国沿海地质环境与区域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沿海岩石圈动力学的基础特征, 指出中国东部沿海地质环境与灾害存在南北分异的格局, 阐述了沿海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基本规律, 并通过全球及中国近百年海平面变化, 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河口海岸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 对沿海地区未来的地质环境与灾害趋向做了初步评估, 并认为中国沿海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最后, 对影响沿海区域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0.
用GIS进行邻近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近性分析是GIS特有的功能之一,也是GIS相对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优势之一。邻近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研究中心体与周围一定距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把比较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科学化,再用GIS的有关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相当直观的结果,为用户提供较为实用的服务。作者提出了邻近性分析的二种非常简便和实用的方法,并展示了它的应用实例,一种方法是等距缓冲区法及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拆迁问题的研究和城市管理中违章建筑问题的研究;另一种方法是等值线法及其在公共设施规划和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用GIS进行邻近性分析真正体现了GIS的“把空间位置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它数据库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