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别山碧溪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片麻状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与榴辉岩密切伴生的花岗片麻岩是否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在碧溪岭片麻状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可靠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 ,证明该岩石只遭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 ,而未曾记录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根据片麻状花岗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强烈糜棱岩化的发育 ,认为超高压岩石在抬升到地壳范围时与以花岗质岩石为主构成的扬子陆壳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并置。  相似文献   
52.
深部热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深部热流体是一种由多元组分构成的超临界流体 ,其上升活动可使地球内部的物质与能量发生调整或再分配。对油气而言 ,深部热流体携带的高热能可使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升高 ,加快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 ,增加有效烃源岩的体积 ,促进烃类的生成 ;在上升过程中 ,因其具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 ,故可萃取、富集沉积物中的分散有机质 ,同时又对生烃产生显著的加氢作用 ,从而为油气的形成补充物源。此外 ,热流体与围岩储层发生化学反应 ,可改善储层的孔渗条件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 ,而且因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含水量 ,可抑制烃类的热裂解而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53.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宙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54.
应用时空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KL变换可去除地震资料中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但常规KL变换仅能加强水平方向同相轴,对倾斜或弯曲同相轴处理效果较差,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计算成本很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一些文献中针对常规KL变换的两个缺陷进行了改进,即使用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和采用数据分块技术。作者在本文中将这两个方面的改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应用时空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指出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可以克服常规KL变换的缺陷,有效改进剖面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5.
理学ZSX系列X荧光光谱仪中文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日本理学ZSX系列X荧光光谱仪的特点和新开发的中文版软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56.
用GMS—5气象卫星资料遥感监测白天雾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日本GMS-5静止气象卫星的可见光通道和长波红外通道的资料,采用多通道合成和图像增强技术生成云雾彩色图像,分析了云雾的纹理特征、运动规律和消散规律,探讨了白天雾和低层云的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大雾进行了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7.
稀性泥石流对排导槽的冲磨破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稀性泥石流特点,从垂直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和平行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对排导槽的受力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导出了多个公式,为设计排导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在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对比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按其沉积物特征和充填层序特点将这一时期沉积盆地厘定为三种类型,了晚石炭世本溪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太原期)的陆表海盆地及裂陷(坳陷)盆地、早二叠世山西期近海湖盆和中、晚二叠世石盒子期和石千峰期的内陆坳陷盆地,在不同阶段的盆地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级盆地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9.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占据了较长的时期,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本文从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沉积特点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研究了该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层序地层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盆地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0.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作为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备受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起源和基本思想,总结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海相、盆地分析、层序充填动力学、岩相古地理编图、层序界面分类、浅水台地与深水陆棚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层序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层序地层学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