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1257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水电站安全监测部位众多,监测难度大,它要求在恶劣的环境持续稳定地检测出水电站微小的物理变化.本文提出采用智能测量机器人、GNSS天线阵列技术、测斜仪以及温度传感器等,设计多传感器集成的水电站一体化自动安全监测系统,并通过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的管理查询.  相似文献   
962.
行星数据系统是归档和发布深空探测任务获得数据的在线平台,也是开展行星学科研究的基础。不同的深空探测任务,包括中国的"嫦娥计划"和"天问系列",都存在数据格式转换复杂、数据处理不便、专业性强等缺点,使其难以面向公众。为了有效管理、存档和分析这些数据并发挥其应用潜力,本文基于WebGIS三层分布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设计并开发了山东大学威海行星数据系统(SDU-PDS)。该系统分为网页版和移动版两个版本。网页版是一个能有效存储、管理、分析和发布中国深空探测数据的在线系统;移动版则是一个集行星数据浏览、叠加和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于一体的行星可视化系统。SDU-PDS不仅能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数据服务和分析功能,还具有为大众普及行星科学知识和提高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功能。通过对SDU-PDS基本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该系统实现了行星数据融合和挖掘等关键技术,开展了月球地质图绘制和"嫦娥四号"安全着陆区预选等科学任务和研究,从而服务于中国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63.
对2012年7月3—5日和201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四川盆地东南部四川省和重庆市交界处的琼江流域两次洪水过程的水文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琼江流域的河网分布和河道距离出口的分布,结合标准化时间距离方法客观地反映了降水(尤其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情况。SWAN输出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表明两次琼江流域的强降水均由多段强降水雨带导致,对流系统多在右岸支流源头新生,移向与河流流向一致,在干流产生洪水的叠加效应。由于“6.30”过程中强回波几乎覆盖整个琼江流域长达约16 h,导致严重的洪水叠加效应,洪水漫过原有河道形成大面积滞洪区,洪水行至下游河段回归河槽时,加之河道收窄,造成下游水文站洪峰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964.
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2010年鄱阳湖地区德安、鄱阳、湖口、进贤和星子站风向、风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的特点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有湖陆风现象存在。平均而言,东西方向湖陆风强度为0.5~0.7 m·s-1,湖西侧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东侧早2 h左右,而南北方向的湖陆风强度相对较弱,为0.3 m·s-1左右,湖北侧的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南侧提前近5 h。湖陆风存在季节变化,夏季湖陆风表现得相对更强一些,而秋季表现异于其他季节。利用2010年8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得到,湖区的湖陆风现象与湖陆热力差异有关。采用浅水波模型对鄱阳湖地区湖陆风形成原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一致,能反映湖陆风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965.
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任务受限于卫星的低轨极地轨道性质和编队模式,确定的重力场模型C20项存在不足。与之相比,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卫星为倾斜轨道,卫星数量多,将GPS卫星的精密轨道数据作为伪观测值,使用动力学方法进行C20项确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C20项时间序列的平均值比GRACE更接近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的结果,且不存在明显的约160 d的周期信号,表明利用GPS卫星解算C20项具有可行性。同时估计了光压模型P1参数,与GAMIT软件解算结果接近,进一步验证C20项解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6.
针对目前各种机载点云滤波算法缺乏详细对比的问题,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常用的3种滤波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滤波误差最小的滤波方法,以及各滤波算法对不同地形数据的适应情况.利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SPRS)提供的标准滤波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6组实验数据中,布料模拟滤波算法的总误差都是最小的;对于平坦地形数据,布料模拟滤波算法最合适,对于地形起伏的复杂地形数据,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和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总误差值接近,但后者的滤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67.
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中使用的纸质地图不方便携带、更新周期长、数据难共享的缺点,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广泛普及的趋势,探讨实现政务地图无纸化的思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68.
高分五号卫星大气参数探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五号卫星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共6台载荷,对全球环境监测及中国大气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和云等多个环境与气象综合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高分五号卫星任务的大气监测内容,本文对高分五号卫星其中的4个大气探测载荷特征和数据处理算法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各个载荷参数信息、算法介绍和产品初步结果等相关内容。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任务的遥感卫星,随着后续卫星的发射升空,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9.
钦-杭结合带南段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防城—灵山断裂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综合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特征和千糜岩绢云母单矿物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钦-杭结合带南段防城—灵山韧性剪切带印支期可能存在两期活动,一期为早三叠世,另一期为晚三叠世,早期活动导致近E-W向变形,晚期形成NE向右旋韧性剪切带。根据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数据分析,认为防城—灵山断裂带在印支期发生右旋剪切活动的具体年龄接近于(203.9±1.7)Ma。  相似文献   
970.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获得二长闪长玢岩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3.8±0.6)Ma,表明岩石形成于晚侏罗世。所研究的岩石样品富K、富碱、w(K2O+Na2O)=5.73%~8.54%、K2O/Na2O=0.87~1.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其(87Sr/86Sr)i变化范围在0.705 11~0.705 47,εNd(t)变化范围在0.6~1.4,206Pb/204Pb为19.019~19.228,207Pb/204Pb为15.720~15.737,208Pb/204Pb为39.372~39.518,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地幔(EMⅡ)两个端员的混合。结合前人对南岭西部侏罗纪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山杂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桂东南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是钦杭带西南段燕山期花岗岩和相关矿床形成的重要的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