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长宁地区复杂地震活动的力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宁地区地震活动复杂,发生在长宁背斜轴部的长宁Ms6.0地震及其后续中强余震的震源机制与相距仅十几公里的南部向斜区内的中强震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仅仅是由于发震断层构造不同所造成的,还是孕育地震的应力场本身也存在局部变化?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在通过双差层析成像反演修正小震定位和波速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272.
基于2009年6–9月,2014年5月,2014年7–8月在乳山湾外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开放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组成和分布,并在潮汐潮流数值模式计算水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岸开放区域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循环与收支的主要过程,量化了潮汐潮流、初级生产的消耗与转化、底界面过程与内部循环等过程对氮和磷营养盐循环与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乳山湾外邻近海域水体DIN和DIP的浓度与分布受陆源输入和潮汐潮流的共同影响,高值均出现在湾口区域;沉积物-水界面存在DIN和DIP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的现象,使得底层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体。氮的收支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是初级生产所需DIN的主要来源,占初级生产总消耗量的86%,其次是水交换作用(11%),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相对较小(3%);水体DIN的移出主要是通过埋藏、向外海的输送和水体反硝化作用,其比例分别为80%、16%和4%。磷的收支显示,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贡献了初级生产所需DIP的91%,其次是水交换作用(9%),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小于1%;水体DIP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外海的输送,其比例分别为67%和33%。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循环过程是近海水体氮和磷获得补充的主要途径,不过外部来源的氮、磷营养盐结构与系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且系统内磷的埋藏效率要高于氮,其必将对乳山湾外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和初级生产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3.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onset of local scour below offshore pipelines in steady currents and waves. The scour is assumed to start when the pressure gradient underneath the pipeline exceeds the floatation gradient of the sediments. In this model, the water flow field above the bed is determined by solving the two-dimensional (2-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k-ω turbulence closure. The seepage flow below the seabed is calculated by solving the Darcy's law (Laplace's equation) with known press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ommon boundaries of the flow domains-seabed. The numerical method used for both the turbulent flow around the pipeline and Darcy's flow in the seabed is a frac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average pressure gradient along the buried pipe surface is employed in the evaluation of onset condition with a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The numerical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 unified onset condition for steady currents and waves is proposed. Influences of flow parameters, including water depth, embedment depth,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Reynolds number (Re) and Keuleagan–Carpenter (KC) number, on the pressure drop coefficient over the pipelin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相似文献   
274.
东海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臧家业 《海洋学报》1998,20(2):52-59
基于1994年秋季航次在东海的调查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溶存甲烷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成因和来源.表层水中溶存甲烷呈过饱和状态,饱和度127%~254%,温跃层以上水体中,甲烷的断面分布不同于营养盐的分布,各站测值相近,没有显示出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而呈现的舌状分布,在陆架底层水中有明显的高浓度甲烷水体,表明甲烷从沉积物中迅速扩散进入底层水.黑潮次表层水的涌升过程稀释了陆架边缘底层水中的甲烷.在陆架和大洋区测站上,甲烷的垂直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后者呈大洋区分布特征,在温跃层附近出现甲烷的次表层最大,这可能是陆架底层高浓度甲烷沿等密度面的输送所致.  相似文献   
275.
Inviscid three-dimensional free surface wave motions are simulated using a novel quadratic higher order boundary element model (HOBEM) based on potential theory for irrotational, incompressible fluid flow in an infinite water-depth. The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ully non-linear. Based on the use of images, a channel Green function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present model so that two lateral surfaces of an infinite-depth wave tank can be excluded from the calculation domain. In order to generate incident waves and dissipate outgoing waves, a non-reflective wave generator,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vertically aligned point sources in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damping layer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linear and fully non-linear, regular and focused wave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generating a specified wave profile in an infinite water-depth without reflection at the open boundaries, and fully non-linear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mpare well with theoretical solutions. The present numerical technique is aimed at efficient modelling of the non-linear wave interactions with ocean structures in deep water.  相似文献   
276.
??????????????????????20????70?????????????????????????????????????????????????6??????????????????λ?????????????????????????????????????????????α??????????????????????????ε??????????б??????????????????????????????й???????????α???????????????????????γ??????????????????塣  相似文献   
277.
为对比基于含水饱和度和汞饱和度2种方法计算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优劣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41块储集岩的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汞饱和度计算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排驱压力、分选因数等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相关性较好.随着岩样分形维数增大,排驱压力增大、分选因数减小,相关性明显.采用含水饱和度计算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排驱压力、分选因数等相关性较差.在条件许可时,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计算储集岩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278.
城市冠层内风场的准确模拟或预报是突发性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合理反映城市冠层的影响, 并满足应急响应时效性的要求, 将MacDonald(2000)提出的城市冠层内风廓线参数化方法耦合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 并利用2010年7月18日至8月6日北京325 m气象塔垂直观测资料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各种稳定度条件下冠层内风速廓线垂直变化, 中性、稳定和不稳定层结时的标准平均偏差分别为78%、12%、4%, 标准平均误差分别为78%、52%、21%。(2)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冠层内实际风速变化情况, 虽然随高度增加模拟偏差增大, 但8、15、32、47 m高度的模拟风速与观测值依然十分接近, 标准平均偏差分别为2%、-26%、25%、60%, 标准平均误差分别为54%、46%、52%、73%。(3)与传统的Monin-Obukhov相似性边界层参数化方法相比, 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法明显提高了冠层风速的模拟能力。中性、稳定、不稳定层结时, Monin-Obukhov相似性边界层参数化方法的标准平均误差高达420%、176%、184%, 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法的标准平均误差减小至78%、52%、21%;冠层内8、15、32、47 m高度, Monin-Obukhov相似性边界层参数化方法的标准平均误差分别为283%、184%、227%、167%, 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法的标准平均误差减小至54%、46%、52%、73%。  相似文献   
279.
通过对视频电子监控系统遭受雷击电磁脉冲侵入的主要途径和所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合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和设计规范,提出了电子监控系统雷电防护设计方案及具体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80.
河南省获嘉县农田水分供需特征及秸秆覆盖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不覆盖处理为对照,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获嘉县农场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进行了秸秆覆盖处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后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改变,覆盖后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水汽压降低,地表土壤温度下降;秸秆覆盖有明显的保墒、蓄水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同时秸秆覆盖对提高冬小麦的成穗数,增加冬小麦和玉米的千粒重有明显作用.试验期间,推广田冬小麦增产幅度为8.7%,夏玉米增产幅度为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