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71.
利用二维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倾向、倾角较困难,在Google Earth中利用三维遥感影像对走向、倾向、倾角的解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Google Earth中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对一些地质现象立体观察,阐述了解译方法和步骤,实验表明具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2.
Gold geochemical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delineated through stream sediment or catchment sediment sampling in this study. Each gold geochemical province delineated by a threshold value of 2.5 ng/g covers an area of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It is a dilemma that geochemists traditionally thought that gold could not migrate for a long distance in rivers or streams to form a large-scale geochemical anomaly due to its chemical inertness and high specific density. The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s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submicroscopic gold particles(5 μm in diameter)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observations under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further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nanoscale gold particles(several tens of nanometre in diameter) in ores, rocks, soils and stream sediments. Particularly, submicroscopic and nanoscale gold particles less than 5 μm were only found in samples having a low gold content(10ng/g). This result shows that geochemical provinces, delineated by a threshold value of 2.5 ng/g, are formed by long-distance transport of ultrafine gold in streams. The findings may provide direct microscopic evidence for gold migration to form geochemical provinces.  相似文献   
873.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北京平原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活动方式上的关联,认为二者在加剧活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活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发育起点不同,分布上也存在某些不一致性。并以高丽营地裂缝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八仙庄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孔的年水位变幅和勘察孔揭露的地层情况,计算出地裂缝两侧土层不均匀沉降差占地裂缝垂向位错量的30%。研究结果可为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4.
875.
王容  尹志杰  朱春子 《水文》2014,34(6):67-71
2013年黑龙江、松花江分别发生1984、1998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针对此次暴雨洪水,概述了致洪暴雨的天气背景、降雨过程,重点从洪水过程、洪水组成、水利工程作用、历史大洪水对比及暴雨洪水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供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76.
随着实景三维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向立体化、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建筑分层分户三维模型能够承载更详细精准的属性信息,并能叠加倾斜三维模型进行场景渲染,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不动产三维管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等工作。本文以“萧山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项目建设为背景,探索和实现了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建筑分层分户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形成了从全空间多源异构数据归集至城市全域建筑分层分户三维模型建设的一整套生产技术流程,为城市不动产三维管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77.
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可使地球表层或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灾害事件。获取灾害事件与灾害过程的关键地学参数对于准确理解灾变过程、科学解释灾变机制、正确拟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灾害事件与灾变过程的参数反演。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卫星的发展和地表形变监测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InSAR地学参数反演在地震、火山活动、地下水抽取、矿山开采、冻土冻融、冰川运动、地下流体迁移等各类潜在致灾事件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InSAR地学参数反演存在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878.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upper strata waters exhibit highly dynamic oceanographic features under ENSO variability. This has been pro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ynamic change of both abundance and zonal distribution of skipjack tuna(Katsuwonus pelamis). Although causality has been suggested by researchers using physical–biological interaction models, cumulative evidence needs to be obtained and the tenability of assertion needs to be tested from an ecological habitat perspecti...  相似文献   
879.
测量相关推测法 (measure-correlate-predict,简称MCP方法) 广泛应用于风能评估,它基于风场空间相关原理,利用参照站和目标站同步短期风记录来推测目标站点长期风速和潜在风能大小。但以往任何一种MCP方法都只能推测与参照站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目标站的风速,而对于较高或较低处目标站风速的推测会出现较大误差,具有局限性。该文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地区两座风能测风塔2009年5月—2010年4月的6层高度数据,拟合出Weibull双参数分布随高度变化的公式,从而得到高低空风的关系。并通过Weibull双参数分布法,在方差比MCP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修正的MCP方法,它修正了方差比MCP方法由于海拔高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最后选取了4种检验因子 (相关系数、平均风速、卡方拟合优度、年平均发电量) 对方差比MCP方法和修正的MCP方法分别进行考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MCP方法推测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4种检验因子检验结果较方差比MCP方法更优,能够运用到难于测量地区的风能评估。  相似文献   
880.
以武宣县110KV旺村变电站地网改造工程为例,对非开挖技术在防雷接地中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得出:将非开挖技术应用于防雷接地施工,可以有效降低防雷接地电阻,节省施工成本.为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又要求接地低电阻值的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