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755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苏宝  吴立  魏军锋 《地下水》2007,29(2):118-120
通过对广东省某水电站公路两侧存在的地质灾害-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对该电站上坝公路、进厂房公路两侧存在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估;最后,对评估区进行了分区,同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2.
Deep-large faults in the central continental margin of eastern China are well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gularit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s, four fault systems were divided: the Yanshan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the Tanlu fault system and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Okinawa trough fault system. The four fault systems exhibit different migration behaviors. The Yanshan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deflected from an EW to a NE direction, then to a NNE direction during the Indo-Chinese epoch-Yanshanian epoch. The thrust-nappe strength of the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showed the tendency that the strength was greater in the south and east, but weaker in the north and west. This fault system faulted in the east and folded in the west from the Indo-Chinese epoch to the early Yanshanian epoch. At the same time, the faults also had a diachronous migration from east to west from the Indo-Chinese epoch to the early Yanshanian epoch. On the contrary, the thrust-nappe strength was greater in the north and west, weaker in the south and east during the late Yanshanian epoch-early Himalayan epoch. The Tanlu fault system caused the basin to migrate from west to east and south to north. The migration regularity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Okinawa trough fault system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age became younger in the west. The four fault systems and their migration regularities wer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four different geodynamic backgrounds. The Yanshan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fault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collision of plates and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The Tanlu fault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strike-slip movement and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Okinawa trough fault system derived from plate subduction and retreat of the subduction belt.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2005, 35(5): 554–563 [译自: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相似文献   
143.
腾格里沙漠122个盐湖分为石盐、石盐-芒硝、石盐-白钠镁矾及芒硝(石膏)4种类型。盐湖含盐系厚度一般4~9m,总体呈现下部为含盐碎屑沉积,上部以盐类沉积为主,构成储卤层,卤水赋存其中,由湖岸至湖心储卤层厚度增长。含卤层理渐小,卤水含KCl渐高。盐湖中矿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以芒硝、石膏为主的硫酸盐矿物、石盐以及粘土矿物。盐湖卤水以晶间卤水为主。许多卤水含K+大于2g/L。K+含量最高的红盐池,平均含量达19.14g/L。对钾矿而言,在盐湖分布相对集中地区,有一定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一种附约束的单频单历元GPS双差相位解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保民  欧吉坤 《测绘学报》2002,31(4):300-304
在各类变形观测中,存在着2次观测的变形值不大及各种变形方向和大小可以比较精确预测等特点,可以把这些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对GPS单历元相位观测方程进行求解。基于以上几点,提出了一种含约束条件的单频单历元GPS相位求解算法和简单实用的模糊度搜索方法,本方法据观测值直接估计模糊度参数,并根据求出的模糊度估值进行搜索,还分析了最优解的获得和检验方法,最后用2个实例说明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5.
图幅磁偏角自动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磁偏角自动计算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磁图自动计算图幅磁偏角的新方法,实验表明,用地磁图建立磁偏角数字模型和年变率数字模型进行图幅磁偏角的自动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6.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7.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古新世,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酸性岩脉群,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还有周缘一些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据之,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锑矿床(点)基本上都产出于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点附近,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点).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成果,推算成矿压力为(200~300)×105Pa,成矿深度约为1 km.  相似文献   
148.
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成岩成矿年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墨江金厂是一个类型比较特殊的大型金矿床,与超基性蛇绿岩具有密切成因联系。其成岩成矿时代问题尚有不同认识,通过同位素年龄资料对比,认为金矿成矿母岩-蛇绿岩体是加里东晚期的产物;通过^40Ar-^39Ar法和其他方法的年龄测定以及野外对各类金矿化石英脉的对比研究,认为从海西至喜马拉雅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该矿床为多期次、多阶段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9.
新疆东部马庄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庄山金矿产于下白炭统白山组的一套浅海-滨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中,是一个典型的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型金矿床,在空间和成因上受控于次火山侵入岩体。从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等角度详细论述了金矿的地质特征,并进一步 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其属海西中期与酸-中酸性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0.
泉水动态分析预测和资源评价——以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辉县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分析,确定了泉水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的衰减方程和泉水流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天然状态泉水流量,评了泉域岩溶水的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