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9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1074篇
地球物理   1006篇
地质学   2692篇
海洋学   502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中原地区1500年-2000年所有19次M≥6级地震后空间图像的分析,初步认为M≥6级地震发生后平均63年内,在距原震中平均176km内无M≥5级地震发生,全部19次震例均呈现出内部减震效应,而在其外围出现地震增强的活动图像特征,增震效应对应率为72%。这种强震后的减(增)震效应,不仅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而且对1年尺度以上的地震趋势预测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地震学报》2002,24(1):90-97
介绍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概念、原理、实现技术和发展现状;讨论了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开发了一个地震地质基础信息WebGIS应用系统.该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能够实现空间数据和GIS应用系统的网络共享和初步的协同工作.这一技术方案在地震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3.
华北地区部分井孔稀有气体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华北地区宝龙等 3口井稀有气体的显著异常 ,并据其特征与井孔水位动态的关系 ,对稀有气体异常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水位下降 10 0mm ,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 0 0 0 90 % (气体体积百分比 ,下同 )左右。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岩层孔隙压力减小 ,积聚在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溢出 ,导致井孔地下水中稀有气体含量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异常是干扰因素所致 ,不是地震异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By stacking high-precisi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obtained with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s at six stations in China, Japan, Belgium, France, Germany and Finland, the local systematical discrepancies in the parameter fitting, caused by atmospheric, oceanic tidal loading and the other local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are eliminated eff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resonance parameters of the Earth’s free core nutation are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eigenperiod of free core nutation is given as 429.0 sidereal days,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publish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It is about 30 sidereal days less than those calculated in theoretical models (about 460 sidereal days), which confirms the real ellipticity of the fluid core of the Earth to be about 5% larger than the one expected in assumption of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The quality factor (Q value) of free core nutation is given as about 9543, which, compared with those determined before based on the body tide observations, is much larger, but mo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VLBI observations. The complex resonance strength is also determined as (−6.10×10−4, −0.01 ×10−4)°/h, which can principally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elastic mantle.  相似文献   
106.
Natural hydraulic cracking: numerical model and sensitivity stud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ural hydrofracturing caused by overpress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pressure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Its mechanism is quite well understood in the case of artificial hydraulic fracturing triggered by high-pressure fluid injection in a well. This is not so for natural hydraulic fracturing which is assumed to initiate as micro-cracks with large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medium. The mechanism of natural hydraulic cracking, triggered by increasing pore pressure during geological periods, is studied using a fracturing model coupled to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during basin evolution. In this model, the hydraulic cracking threshold is assumed to lie between the classical failure limit and the beginning of dilatancy. Fluid pressure evolution is calculated iteratively in order to allow dynamic adjustment of permeability so that the fracturing limit is always preserved. The increase of permeability is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equivalent fractures. It is found that fracturing is very efficient to keep a stress level at the rock’s hydraulic cracking limit: a fracture permeabilit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intrinsic permeability of the rock would be enough. Observations reported from actual basins and model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natural hydraulic cracking occurs continuously to keep the pressure at the fracturing limit under relaxed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7.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108.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0.
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构造是一种基本的构造型式。断裂构造遥感研究是高新探测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有机结合 ,是断裂构造常规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向纵深拓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从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操作方法等各个不同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断裂构造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在断裂构造信息提取、光谱特征分析、空间结构分析 (包括分形分析 )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