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51.
高温高压微束衍射实验进展及其地学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同步辐射X射线微束衍射技术与静态高压装置(包括金刚石压砧设备和大腔体压力机设备)结合运用是研究高温高压下物质晶体结构、相变等的有效方法。金刚石压砧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体现在:在产生极端高温高压的同时,获得准确的实验温度压力值,采用充装气体传压介质等方法减小压力梯度,采用激光双面加温技术和改进激光光路以减小样品径向和轴向的温度梯度。大腔体压力机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产生更高的实验压力,以及测试过程中使样品在一定幅度摆动以消除晶体生长和择优取向对衍射数据的影响。同步辐射X射线微束衍射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更高亮度和更宽能量范围的同步辐射光源的使用、X射线聚焦技术的发展,以及角色散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的进步。介绍了近年来高温高压微束衍射实验在地球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硅酸盐超钙钛矿的实验发现,铁的高温高压相变及熔融曲线、SiO2 超斯石英相变、橄榄石尖晶石相—超尖晶石相转变压力的精确测定等研究结果;认为硅酸盐超钙钛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水对地球深部矿物岩石力学性质及熔融行为的影响,高温高压下物质的化学反应性和地球深部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等,是今后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52.
In natural systems heavy metals are present i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micro-molar) , so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free metal ions is difficult. Recently,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called the Donnan membrane technique (DMT). Several heavy metals could b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this method. Furthermore, all the metals did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 could not be disturbed. Improvement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ondition. The free heavy metal io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systems using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satisfie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253.
构建描述两种ENSO类型的新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坚肇  王亚非 《气象学报》2014,72(3):526-541
利用英国气象局哈得来中心的1950—2011年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联合回归-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东部太平洋型ENSO(东部型ENSO)和中部太平洋型ENSO0中部型ENSO)的热带太平洋海温分布特点,进而定义了计算相对简单的东部型ENSO指数(I_(EP))和中部型ENSO指数(I_(CP))来分别描述两类ENSO。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构建的I_(EP)和I_(CP)的相关性很小,接近正交,而且I_(EP)和I_(CP)能够反映两类ENSO不一致的偏度和周期,因此,这对指数能够清楚地区分两类ENSO。其次,I_(EP)和I_(CP)这两个指数可以描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成熟期主要海表温度异常区的位置。再次,应用I_(EP)和I_(CP)从随机事件概率统计的角度给出两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较为严格的定义,以便实时有效地监测两类ENSO。最后,利用新指数对两类ENSO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属于东部型,而强拉尼娜事件则为中部型,并且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前期是东部型厄尔尼诺,此外,ENSO的发生演变机制在1976/1977年前后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54.
对流层二氧化氮(NO2)是一种重要的痕量污染气体。现有基于OMI卫星探测器、覆盖亚洲地区的NO2公开产品QA4ECV、OMNO2和POMINO受到广泛使用,然而对于这3个产品的差异的定量认识仍然不足。我们将前期开发的POMINO产品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更新至v2.1并将反演区域扩大至覆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部分地区,随后定量分析了QA4ECV、OMNO2 v4和POMINO v2.1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在2015年—2020年在不同采样条件下的异同。结果显示,POMINO版本的更新对自身NO2柱浓度反演结果的整体影响较小(<10%)。当3个产品均基于POMINO v2.1进行一致采样时,产品之间在整个亚洲区域的平均差异约为10%,在京津冀等污染地区的差异最高可达40%。3个产品均显示,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在五年间下降了约30%,而长三角地区的变化趋势较小。当3个产品进行分别采样时,POMINO v2.1的有效数据量比其他两个产品增加了11%—44%,特别是更好地保留了重污染情形下的NO2数据,从而降低了采样引起的对NO2污染水平的系统性低估。本研究对于NO2卫星产品差异的定量分析有助于认识氮氧化物污染状况以及排放和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25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包括大气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地下水,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上水资源的根本来源。陕西省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00m3,为全国人均的1/2,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水资源非常紧缺,近...  相似文献   
256.
长白山硅藻土热处理相变及方英石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到1250℃温度范围对吉林长白山硅藻土和非晶态SiO2进行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长自山硅藻土在1100℃开始转变成方英石,非晶态SiO2在1200℃开始形成方英石,它们的转变温度均处于鳞石英的热力学稳定区。方英石这种热力学亚稳态形成机制与硅藻土和非晶态SiO2的中程有序结构与方英石结构类似有关,这种结构相似性有利于降低了方英石成核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有利于方英石成核作用的发生,因而在硅藻土(非晶态SiO2)→方英石→鳞石英的系列转变反应中,硅藻土→方英石的反应占主导,而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方英石→鳞石英的相变几乎是被禁止的。长白山硅藻土与非晶态SiO2转变成方英石存在大约100℃的温度差异,主要与硅藻土独特的结构缺陷及Na、Al等杂质元素存在有关。高温下Si-OH基团的脱水反应使硅藻土结构中以OH^-形式存在的非桥氧变成桥氧,原来的结构缺陷消失,有利于降低方英石的形成温度;而Na、K、Ca、Fe等杂质元素与SiO2形成多组份体系,导致SiO2结晶温度降低,它们强的扩散特性,还有利于提高孤立Si-OH基团的脱失速率和缺陷迁移速率,并增加方英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7.
隔震结构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地震的随机性可能会导致结构响应意想不到的偏移,导致大幅减少安全性评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有必要探究隔震支座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采用龙卷风图对结构不确定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比隔震与非隔震结构的参数敏感性;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双响应面法,利用响应面模型同时考察地震动和基础隔震结构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隔震技术可以减小结构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结构的影响大大超过结构本身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58.
利用1954—2005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南北反位相分布(Anti-Phase Distribution:APD)和大气准双周振荡(Qu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之间的关系,诊断结果表明:(1)1954—2005年江淮梅雨APD共有16年较为显著。从1990年代开始,梅雨APD显著增强,并且表现出显著的2年和4~6年振荡周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往往也较强。(2)梅雨期降水APD和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变动同属一个位相,中国东部地区的南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江淮地区降水的分布类型来说明。(3)"南旱北涝"年,准双周滤波的整层水汽通量能够传播到30°N以北,同时存在强烈的水汽通量辐合从中高纬度向南传播到江淮流域。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的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纬度明显偏南,来自中高纬度向南传播的水汽通量辐合也不显著。(4)"南旱北涝"年降水正位相,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脊线位于22°N以北,850 hPa低频反气旋的位置相对于"南涝北旱"年偏北,调节西太副高进入南海位置也偏北。南海和江淮上空的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位置整体偏北,第3位相的上升运动和第7位相的下沉运动都位于30°N以北,南海的垂直速度异常也主要位于南海北部,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的分布偏南。  相似文献   
259.
城镇体系建设是当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松溪县域城镇现状的调查,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职能结构3个方面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松溪县"十一五"期间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0.
系统是利用VB5.0为母语编写而成的Windows应用程序,包括了建筑业、应用气候、电力、林业、水、能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经常使用的各种专业气侯技术分析计算方法33个,系统长度为539K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