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丙溴磷对二种海洋微藻的GPx活性及GSH、CAR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以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为材料 ,进行了丙溴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成份— GPx(glutatione Peroxidase)活性和 GSH(glutathione)、CAR(carotinoid)含量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丙溴磷胁迫下 ,微藻的 GPx活性呈现下降趋势 ,GSH和 CAR含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 ,并且胁迫的时间越长、胁迫的强度越大它们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微藻细胞对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被削弱 ,从而可能导致活性氧在体内的过量产生与积累 ,进而对藻细胞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2.
深海稀土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富集中-重稀土的新型海洋矿产资源,其资源量远超陆地稀土储量,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中国是继日本之后在国际上第二个开展深海稀土调查研究的国家,2011年以来,先后在中印度洋海盆、东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在全球大洋中初步划分出4个深海稀土成矿带:西太平洋深海稀土成矿带...  相似文献   
23.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及灼烧法测定了连云港海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4.21%、19.04%、16.37%,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灌溉水的排放、有机质降解。以PCA计算结果为基础应用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Marine sediment pollution index,MSPI)和平均沉积物质量标准商数(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SQG-Q)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对生物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海州湾近岸海区沉积物质量污染严重(MSPI值在60到80之间),排污口海区的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MSPI值大于80),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对生物的负影响潜力为中度水平(0.1SQG-Q1)。  相似文献   
24.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25.
彭俊  蔡锋  李谷祺  雷刚  黄燕 《台湾海峡》2008,27(1):87-91
对福建沿岸岬湾岸型沙质海滩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0418号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左侧的两个海滩表现为侵蚀,滩肩蚀低,滨线向陆移动,其中岩下村海滩比卒子村海滩的侵蚀严重,岩下村海滩侵蚀集中在后滨和高潮带,卒子村海滩侵蚀集中在中、低潮带;台风移动路径右侧的衙口村海滩相对比较稳定,仅中潮带出现弱淤积,后滨向陆侧人工堆积沙丘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26.
在海洋环境预报中,如何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机联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海洋环境预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网络软件的特点;阐述了网络中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对CDC提供的CDCNET软件、国际标准组织/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式和TCR/IP协议进行比较说明,并且分析和评估了局域网中两种微机子网络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计算机局域网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以及日常网络维护中常见故障和应采取的措施,可供网络工程设计、维护人员在安装和维护中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江淮地区低涡型暖切变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针对江淮地区两次不同类型的典型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稳定型"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而"东移型"过程降水相对集中,持续时间短、雨强大。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均发生在高空槽和低层暖切变影响下,"稳定型"系统少动,而"东移型"的500 hPa低压槽和低空低涡向东移动发展,与地面中尺度低压相对应,且中低层辐合较强。(2)"稳定型"对流组织形式为"前向次第发展",对流系统结构相对松散,而"东移型"对流组织形式为"后向次第发展",对流系统组织化程度较高。(3)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整层高湿环境中,低空急流对水汽输送起关键作用,降水主要位于西南急流轴前部的风速辐合区。其中,"稳定型"水汽主要输送能力体现在850 hPa上,稳定形势下的持续性水汽输送有利于形成较大范围的强降雨;"东移型"西南低空急流风速相对较强,降水后期有活跃的超低空东南急流,两支急流共同作用有利于局地出现更集中的降水。(4)两次过程中,低空西南与东南风的风速辐合形成明显的中尺度抬升条件,且"东移型"比"稳定型"的外力抬升条件更好。强降水多位于地面辐合线附近,对应的中尺度风场辐合线是触发对流的有利条件,对短临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秧草沟铅锌银钼矿位于植被覆盖严重、基岩裸露零星的大兴安岭林区,该铅锌银钼矿床是在1︰1万土壤测量及其所圈定的化探异常查证基础上,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中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发现的,现已圈定矿体27个,初步概算铅锌银、钼资源量已达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区的找矿经验对在地表覆盖厚、基岩裸露稀少的林区开展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Healthy sporophytes of two gametophyte mutants of Laminaria japonica with different heat resistances: kelp 901 (901, with comparatively stronger heat-resistance) and Rongcheng No.1 (RC, sensi- tive to heat stres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during October to December 2002 from Yantai and Rong- cheng Sea Farm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of China. The contents of some biochemical material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were analyz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identify if there is any rela- tion between the overal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the heat-resistance in L. japonica and to underst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heat-resistanc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healthy sporophyte of 901, such as vitamin E, polyphenol,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s and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SOD, POD, CAT, Gpx, PPO, and PAL, were not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RC under controlled labo- ratory conditions, and no significance (P>0.05) was shown in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in 901 and RC.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not a decisive factor for different heat-resistances in L. japonica; (2) the simultaneous assay on isozym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peroxide (PRX), malate dehy- drogenase (MDH), malic enzyme (ME),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 were obtained in 901 and RC from either the band number, relative mobility (Rf), or staining intensity, and ME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to distinguish healthy sporophyte of 901 and RC under controlled labo- rato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