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提高公路边坡抗震能力,本文开展了公路边坡震害风险概率评价研究。选取210国道K359+440处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绘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曲线并得到了边坡在一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超越(发生)某等级震害的概率;在边坡所在场地地震动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边坡未来50年内超越(发生)各等级震害的风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7 g时,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为53.188%,达到0.8 g时,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高达99.086%;未来50年内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风险概率为29.07%,发生毁坏的风险概率为7.62%。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构建与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指标,其测定方法还不甚完善,对其进行研究成为科学评价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城镇与乡村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人口的集聚程度、人口的职业构成、土地的利用方式,因此,在既有城镇地域界定标准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建成区面积比重、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作为判断不同政区是否成为城镇地域的基本指标。通过层层设置临界值,合理地界定了城镇地域范围,并核定了城镇人口,为科学计算城镇化水平提供了依据。以曲阜市为实例,对上述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标准合理,结果符合实际,同时计算简便,利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宏  于伟 《地理教学》2023,(1):45-50
本文在前人已建模型基础上,构建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与地理试题综合难度模型,对2022年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综合素养水平与试题综合难度进行测评,以此探讨核心素养与试题难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素养水平与试题综合难度在全国甲、乙卷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焦(作)-晋(城)高速公路采空区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监测数据、产生变形及突变原因作深入分析,从而说明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变形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住空间关系是洞悉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并揭示城市成长与演化规律的重要研究视域。本文构建了生活实践及其感知视角下的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分析框架和结构变量作用路径假设模型,基于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感知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两个方面剖析了北京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的生成机理。研究表明:① 房价和住房支付能力在居民职住区位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比物质性居住环境条件,政策与制度、邻里状况以及居民的观念和发展期望等非物质性因素对职住空间关系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② 政府行为下的土地供给和户籍制度、城市演化中的圈层蔓延式扩张和产业空间转移、市场机制下的就业分布和房产溢价以及居民的经济状况和价值取向是职住空间关系形成的微观主导性驱动因素。③ 在居民职住关系的生成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城市空间重构是政府向市场传导信息的中介,市场起了助推器的作用,居民则基于自身的住房支付能力对职住区位进行主动调整或胁迫适应,并通过职住空间诉求进行职住关系状态和信息的反馈。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大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对北京市住房、交通、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d)函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山东省校外培训机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MGWR回归模型探测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山东省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呈类“J”形趋势增长,区域差异缩小;(2)培训机构通常集聚于建成区,但区位选择范围逐渐扩大,其布局与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人口分布和行政等级相关,表现为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区带动发展,通过接触扩散与等级扩散,集聚地范围与机构密度逐渐增大,并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宏观上由济青双核格局向以京沪线—胶济线为发展轴的弧形点轴格局演变,分布重心逐渐西移;(3)校外培训业发展水平在地市内呈“中心—外围”结构,宏观上中高水平县区由多核心点状格局转为半圆弧状轴带格局,东西差异转变为南北差异,空间正相关性减弱;(4)产业结构升级、入学门槛提高、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服务完善会促进校外培训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线性合成概率方法在华北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频繁,2000年以来出现地震平静现象,为了更好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利用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针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唐山老震区、阴山燕山地震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给出了R值评分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认为:实测地图属于版权作品中的原作品,其作者应享有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此种观点与我刊1998年第4期刊发的黄兴志、曹玉凤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著作权界定问题刍议)一文观点相左.本期发表此文,旨在促进地图版权保护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全局莫兰指数、GWR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5~2016年山东省17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绿色发展“自上而下”指令性特征比较突出,且依赖于物质消耗型规模增长,势必忽视经济要素横向转移反馈作用与产业集群效应;山东省绿色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俱乐部收敛特征较为突出,但其年均增长率仅为1.77%反映了产业轻型化与清型化进程缓慢,绿色发展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山东省绿色发展经历了空间依存关系不明显到明显的过程,且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态势,两极化发展特征较为明显;加入空间效应的空间加权回归模型更具有解释力,人均GDP、万人R&D人员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于绿色发展水平的优化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于绿色发展回归系数呈现负相关,实际利用外资对于绿色发展回归系数有正有负。  相似文献   
20.
以非农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投入项,以综合城镇化水平为产出项,基于2002-2011年统计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计算了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效率,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效率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城镇化效率整体平稳增长,存在显著的"点、线、面"空间结构特征,济青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分别构成了山东省城镇化效率的高点和高线,工业基础、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对山东省城镇化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推动山东省城镇化整体协同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强化点和线的带动,增进区域间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