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新生滨海湿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根据植被分布状况,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了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和B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0~30 cm土壤中B、Mn、Fe、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4 mg/kg、439.87 mg/kg,22.25 g/kg、27.48mg/kg和46.39 mg/kg.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剖面上表现为波动变化规律.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硫含量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滨海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硫含量是影响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输入过程、转化过程以及归趋过程三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当前国内外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特别指出当前基于该技术的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广泛性。最后,文章就该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水文条件下(高、中、低位区),同种植物和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过渡金属元素Fe、Mn、Zn、Cu含量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亦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分配差异。高、中和低位区小叶章茎、叶、根中Fe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幼苗时期最高,成熟后含量减少(高位区根除外);高、中和低位区茎、叶中Mn含量随季节分配趋势是先减少后增加,而根中Mn含量变化较复杂;高、中和低位区茎、叶和根中Zn含量随季节变化呈初期含量高,后期含量低(低位区茎、根除外)的趋势,而中期变化复杂;各区植物茎、叶和根中Cu含量基本呈随时间变化含量逐渐下降,高位区根和低位区的叶含量变化趋势较特殊;从元素含量水平比较,高、中小叶章和低位区毛果苔草表现为茎、叶Mn含量>Fe含量,根中Fe>Mn;茎、叶、根中Zn>Cu。  相似文献   
14.
松辽平原黑土有机碳含量时空分异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松辽平原典型黑土分布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规律及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黑土总有机碳平均含量由11.43g/kg增加至20.83g/kg,有机碳组分含量和HA/FA比值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剖面加深,黑土总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土壤中的HA-C逐步被FA-C和HU-C所替代。土壤开垦前50年,黑土总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下降迅速,以后下降趋于缓慢,至开垦130年后,有机碳含量水平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小微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和美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利用2009年、2015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提取出烟台市各区县小微湿地的斑块数量和面积信息,研究3个时期烟台市小微湿地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2015年和2020年,烟台市的小微湿地都主要分布在海阳市、莱阳市、招远市、牟平区和莱州市;2009年、2015年和2020年,烟台市分别有1921块、2040块和1797块小微湿地,小微湿地的总面积分别为7550 hm^(2)、7805 hm^(2)和6433 hm^(2);2009年与2020年之间,龙口市小微湿地面积的年变化率(-6.55%/a)的绝对值最大,海阳市小微湿地面积的年变化率(-0.26%/a)的绝对值最小,海阳市、莱州市、牟平区、招远市、蓬莱区、栖霞市和龙口市小微湿地面积的年变化率都为负值;2009年、2015年和2020年,莱阳市和市区(包括芝罘区、莱山区和福山区)小微湿地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在不断增大,所以其各阶段的小微湿地面积的年变化率也都为正值;2009年,烟台市小微湿地的地理重心位于栖霞市南部,2020年,烟台市小微湿地的地理重心位于莱阳市北部偏东区域,烟台市小微湿地的地理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了7.34 km,其迁移速率为0.67 km/a,表明烟台市小微湿地高密度区已经由中部迁移至南部;人类活动是导致烟台市小微湿地斑块数量和总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Ruditapes philippinarum,a clam that thrives in intertidal zones of various salinities,is a useful biomonitor to marine contaminant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dilution to 75% and 50% of normal seawater salinity(31.1)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digestive gland of R.philippinarum to arsenic exposure(20 μg/L),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based metabolomics.After acute arsenic exposure for 48 h,salinity-dependent differential metabolic responses were detected.In normal seawater,arsenic exposure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and of threonine,proline,phosphocholine and adenosine,and it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alanine,hypotaurine,glucose,glycogen and ATP in the digestive glands.Differential changes in metabolic biomarkers observed at lower salinity(~23.3) included elevation of succinate,taurine and ATP,and deple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threonine and glutamine.Unique effects of arsenic at the lowest salinity(~15.6) included down-regulation of glutamate,succinate and ADP,and up-regulation of phosphocholine.We conclude that salinity influences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this clam to arsenic.  相似文献   
17.
战超  于君宝  王庆  栗云召  周迪 《海洋学报》2017,39(9):90-100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以不同时期测量和成像的海图、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数字岸线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近60年来莱州湾东部砂质海岸(界河口-刁龙嘴)地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莱州湾东部岸线迁移和水下岸坡冲淤存在强烈的时空差异。岸线迁移表现为冲淤进退交替发生,其在时间过程上具有非线性的显著特点。1959-2013年,侵蚀岸线所占比例波动起伏,具有阶段性。侵蚀岸段年均演变速率以1985年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前期由极大值4.95 m/a(1959-1969年)锐减至极小值1.97 m/a(1969-1985年),后期由1.97 m/a增大到4.43 m/a(1985-1998年),之后均处于高强度侵蚀。岸线迁移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4个岬湾的岸线变迁特征与莱州湾东岸岸线整体变迁并不一致。同时,水下岸坡冲淤条带大体相间分布,同一岸段1959-1985年和1985-2008年的冲淤演变趋势基本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最近60年来,莱州湾东部砂岸在水库拦沙、潮上带工厂化水产养殖、大型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地貌效应共同控制下,发生了5次岸线淤积前进与侵蚀后退以及冲淤速率大小的交替。  相似文献   
18.
Dynamic variation of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waterpollutionintheSecondSonghuaRiverhasbeenpaidmuchattentiontoforalongtime.Manyenvironmentalscientistshavedonealotofresearchworkonit,butmostofresearchcontentsweretofocusonheavymetalpollutionandorganicpollutioninwater,andlittleaboutnitrogen(Fuet…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严重,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介质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碗莲(Nelumbo nucifera)、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睡莲(Nymphaea alb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金鱼藻为人工湿地净化植物,以沸石和无烟煤作为基质,构建6种多介质人工湿地单元,分别对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停留时间为5d时,4种有沸石和无烟煤作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单元,对TN、NH4+—N和TP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无基质的两种湿地单元(p<0.05),其中香蒲、碗莲和美人蕉湿地单元对3种浓度污水的TN、NH4+—N、NO3-—N和TP的净化效率都达到90%以上,以美人蕉湿地单元的净化效率为最高.睡莲—金鱼藻湿地单元对氮和磷的净化效率总体上优于凤眼莲—金鱼藻湿地单元;但是,在凤眼莲—金鱼藻湿地单元处理后的污水中,溶解氧(DO)含量较高,出水清澈、透明.为此,在构建多级人工湿地时,美人蕉宜作为先锋种首先承载高浓度污水,香蒲、碗莲和芦苇次之,凤眼莲—金鱼藻适宜多级人工湿地的最后一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