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大巴山早寒武世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水井沱组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Zn、Co等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前人研究的鲁家坪组黑色岩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巴断块内的黑色岩层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Ce异常值δCeN为0.47~0.94(平均值0.69),δCeS为0.46~0.91(平均值0.67)呈负异常,Eu异常值δEuN=0.27~1.03(平均值0.57),δEuS=0.42~1.57(绝大多数小于0.87),δEu基本呈现负异常;U/Th比值为2.52~67.51,Sr/Cu比值为5.83~27.96,V/(V+Ni)比值为0.65~0.98,V/Cr比值为1.35~17.79及δU值为1.77~1.99,结合REE的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La-Ce图解、Zn-Ni-Co三角图解及La/Yb-REE判别图解的分析表明,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早寒武世黑色岩层沉积时所处的古气候为干热型气候,黑色岩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缺氧浅海陆棚-斜坡过渡带的沉积环境,且明显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交通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从路网中采集实时交通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1]。交通数据采集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段内对交通状况信息的获取[2]。目前,主流的交通数据采集方法是通过路边或路面下的固定检测设备获取相关交通信息。采用固定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8—2018年杭州市酒店雷电灾害资料和G20杭州峰会接待酒店防雷检测资料,对酒店雷电灾害及其雷电防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1998—2018年酒店雷电灾害平均发生次数为3.95次/a,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春、夏季西部丘陵地区是杭州酒店雷电灾害发生的高发期、高发区,这与杭州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相一致,且发生多次雷电灾害的酒店均在西部丘陵地区的水域周边。雷电灾害级别均属于一般雷电灾害,个别接近于较大雷电灾害,雷灾易造成通信、监控和计算机设备损坏,这主要是设备耐受冲击电压值较小以及安全保护接地、线缆屏蔽和安装浪涌保护器措施未做好造成的。酒店方应注重防雷检测并加强对屋顶吧台、水上休闲设施等区域的防雷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雷电易发区内的旅游景点酒店,特别是位于水域周边酒店的防雷监管与安全教育,避免酒店遭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恐慌或伤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快速、精确、非触主动测量等优势,为应急监测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方法,结合2015年全国水文应急测报演练,以重庆市木洞河高危流域为例,对模拟灾区进行了应急监测及数据处理,并与传统测量方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演练结果评价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灾害抢险中能够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由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针对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手段多、时段长、覆盖面广等特点,选用Microsoft SQ LSer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建立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针对前兆观测方法及台站观测手段分类管理的特点,选用Delphi为开发工具编制了前兆数据库管理软件。该系统的实现解决了分析预报和研究人员对长期积累的前兆观测数据的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现行固体潮地震研究中的历史影响,对比研究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和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二者在振动频率、振动源体积、传输距离与介质等方面的地球物理特点与本质区别,强调了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中最根本的工作是建立地震预测的目标和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估算出震中距,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求出准确的震中距,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8.
何鹏  魏彪  陈超  冯鹏  米德伶  任勇 《地质学报》2014,88(4):777-783
地球科学的发展与各种分析测试技术密不可分。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产生了更为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使其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日益为世人瞩目,工业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测量技术即是其中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显示地质岩矿样品内部的、无损的、原位的二维或三维(立体)信息等特点,可实现对地质岩矿样品CT二维断层图像进行全数字化的三维可视化处理与分析。本研究针对华南成矿省福建魁歧晶洞花岗岩KQ-6样品的孔隙结构,依据工业X-CT技术的原理及方法,获得了样品的CT二维序列图像,借助于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工具,得到了样品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统计结果,孔隙度测量值为8.14%,孔径尺寸0.4~2mm;基于此,开展了该地质样品的三维可视化孔隙结构研究,获得了样品的孔隙连通的拓扑图形,直观展现了样品内部孔隙连通性,这对精细刻画地质样品内部结构特征及成矿流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基于阶跃响应在时域解析测定地震计参数的方法,并对合理确定响应的时间零点提供了一种方法。对JC-V100 3D型便携式短周期地震计及与其配套的EDAS-3M型16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仪组成的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JC-V1003D短周期地震计的传递函数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对地震计的阻尼系数Dc和自振周期Tc的测试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清华山维EPS编码对照机制及EPS脚本语言规则,利用VBScript编程技术编写EPS脚本函数,实现线状地物的自动连线。实例运用表明,利用自动连线编程测图可减少勾绘错误,大大提高了测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