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培  蒋少涌等 《地质论评》2001,47(4):398-404
在地质流体研究领域,流体包裹体面(Fluid Inclusion Plane-FIP)作为能将地质流体的活动与特定构造和岩浆作用相联系的一种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它在地质流体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白云鄂博地区碳酸岩墙及岩墙旁侧石英岩中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倪培  A H RANKIN  周进 《岩石学报》2003,19(2):297-306
白云鄂博的碳酸岩墙中包裹体类型有多子晶包裹体、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这些包裹体与国外典型的碳酸岩中的包裹体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反映了其岩浆成因特点;碳酸岩墙中旁侧的白云鄂博H2石英岩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NaCl-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H_2O±CO_2±固体的包裹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阴极发光特征、包裹体成分ICP-MS测定,激光拉曼研究等,揭示出石英岩中的包裹体捕获了来自碳酸岩墙的碳酸岩浆流体,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直接研究碳酸岩流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
94.
国外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麻粒岩、紫苏花岗岩和混合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介绍了中欧阿尔卑斯造山带、挪威加里东造山带和德国海西造山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等俯冲—碰撞高压变质带和其它地质环境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果;并简介了流体包裹体被捕获后的变化,如变形、重结晶、体积变化、成分变化等。  相似文献   
95.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赋存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海底沉积物中的规模巨大的新型能源,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是识别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一种有效方法。国际上通过分析由大洋钻探采上来的柱状沉积物和孔隙水的地球化学异常,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地球化学识别方法。但是,在没有钻井岩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浅表层(<20m)沉积物和孔隙水及底层海水的地球化学分析来识别海底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国际国内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面临的一道难题,通过对国际上已有数据和资料的全面总结,尝试提出了一系列在海底浅层条件下识别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球异常标志,包括底层海水的烃类气体及其同位素组成异常,沉积物有机碳和水的含量异常,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异常,沉积物中气体含量异常及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异常等。这些标志的建立将有助于在我国海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6.
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 NaCl-CaCl_2-H_2O 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襄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襄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襄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97.
南天山的萨瓦亚尔顿金矿赋存于石炭系碳质板岩中的断裂构造带内,被作为我国首例穆龙套型金矿床。含矿构造为韧性剪切带,经历了由韧性压扭向脆性张扭变形的演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段:早阶段发育石英脉,中阶段发育硫化物和锑化物等金属矿物网脉,晚阶段为碳酸盐网脉。流体包裹体成分复杂,包括:贫CO2盐水溶液(A型),即Na-Cl+H2O(液)-H2O(气);含CO2三相包裹体(B型),即H2O+NaCl(液)-CO2(气)-CO2(液);纯/富CO2(气+液)两相包裹体(C型)。热力学测试表明早、中、晚阶段的成矿温度分别集中在300℃~370℃、200℃~280℃和140℃~185℃,早阶段流体盐度低(<5%),中、晚阶段盐度增高,离散性强,可能在350℃和250℃发生了流体沸腾,并分别导致了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网脉的发育。与含矿石英脉相比,无矿石英脉没有经历较强的中晚阶段的流体成矿作用;爆裂温度显示黄铁矿主要形成于中阶段。因此,硫化物和中阶段包裹体的发育程度可作为石英脉含矿性的评价标志,据此预测矿化带的深部找矿前景为 带> 带> 带。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特征均与穆龙套金矿相似,也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一致,流体成矿过程可由CMF模式解释,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8.
99.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普遍富集挥发分(B、P、F和H2O)和成矿元素,具有低黏度、低成核率、强元素溶解能力和强迁移性。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温压条件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形成于过冷却条件下,温度可能低至350℃。花岗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演化和富成矿元素地壳物质小比例深熔是形成成矿花岗伟晶岩的两种主要机制。流体不混溶和组成带纯化是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的重要手段。中国规模最大的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研究该类矿床的理想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0.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一个大型铁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 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矿化阶段经历了从无水矽卡岩阶段(钙铁榴石-透辉石) →含水矽卡岩-磁铁矿 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钙铁辉石) →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闪锌矿) →碳酸盐岩阶段(石英-方 解石) 演变,而本文对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中的钙铁辉石、萤石、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岩 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NaCl子晶三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 体,少量富气相两相包裹体;而晚期硫化物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出现 流体沸腾作用,流体温度范围为448~596℃,两端员组分流体盐度分别为26.5~48.4 wt % NaCl equiv.和2.4~6.9 wt % 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流体呈现出混合趋势,流体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82~343℃和1.9~20.1 wt % NaCl equiv.。流体包裹体的均 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硫化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 降水加入。由于马坑铁矿化形成于含水矽卡岩阶段,铅锌矿化则形成于硫化物阶段,流体沸腾是导致马坑铁矿床形成的主 要因素,而流体混合则是引起马坑铁矿床铅锌矿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马坑铁矿床应属于与莒舟-大 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