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31.
秦岭太白山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79年夏季在秦岭太白山布点观测的结果分析了辐射平衡各分量在高山上与山下平地的差异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分析了太白山南北两面水平面及坡面上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差异及下垫面反射率与坡地方位的关系。此外,还提出了消除地形对直接太阳辐射和散射辐射影响的方法及计算日平均反射率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中国地理学会受国家计委国土局的委托,于1983年12月上旬在湖南省召开了《山区综合开发》学术讨论会。本文根据会议上的部分发言摘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33.
水体对湍流交换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傅抱璞 《地理研究》1991,10(3):1-10
本文根据边界层理论,计算水体附近湍流交换系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白天整个水体上的湍流交换系数都比陆面上同高度的要小,并且有二个低值中心:一个靠近水面,另一个在约100m高度;夜间靠近水面的那层空气的湍流交换系数仍较小,但其上方的湍流交换系数要比陆面上大。水面上的湍流交换系数日变化小于陆面上,特别是靠近水面那层空气日变幅很小。同时指出:水陆间粗糙度的差异和稳定度的差异控制着水陆湍流交换系数的差异;前者是稳定的;后者有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从1956年以来,我们曾先后在西北地区,湖北、四川、云南省以及南京方山等地的各种起伏地形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小气候野外考察工作,其中有相对高差达到500—800米的山地,有起伏高度100—200米的丘陵地,有相对高度变化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的沙丘地,也  相似文献   
35.
由测风资料推算局地环流速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抱璞 《气象科学》1997,17(3):258-267
山区或湖区实际观测到的风速,往物证理自然风速和局地环流风速综合的结果,很难将二者抠分开来。本文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根据我资料推避地风速的方法,可纠正过去确定局地环流速度的一些不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36.
齐瑛  傅抱璞 《大气科学》1993,17(1):112-120
本文利用二维高阶矩湍流闭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并讨论了孤立地形之上由白天谷风环流系统向夜问山风环流系统转换阶段的流场结构.结果指出,残余加热源激发出的重力内波对环流转换阶段的流场演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亦给出了相应的湍流结构图象.  相似文献   
37.
38.
王浩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88,46(4):469-476
本文研究了在Y方向无限伸展的斜坡上冷迳流的形成和特征。在一般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求解大气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和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土壤热传导方程,得出了冷迳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试验了不同土壤热力特性、热含量、云量、湍流交换强度、斜坡的坡度和长度下冷通流的变化。计算的结果与观测数据相比较,基本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39.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56,27(2):77-85
本丈根据某些假设推出了决定水分循环各个项目的公式,从而得到关于大气中水分循环的一些规律。本文还根据苏联欧洲部分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各个月份及全年的水分循环各项目,结果水分循环系数及地方水汽所形成的降水比苏联学者布德科和德罗茨多夫所得到的数值稍微小些,而外来水汽所形成的降水则比他们所得到的数值稍微大些。同时本文指出:由于地方蒸发所引起的总的降水量的增加比地方水汽本身所产生的降水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40.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2,47(4):302-314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当α<45°时,α愈大,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背风面的降水比向风面减小愈少。当α>45°时,则正好相反。但是,当σ<45°和α在30°和60°之间时,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随σ和α的变化并不很明显。在地形坡度均一的情况下,向风面降水的高度分布一般是先增后减,有一最大降水高度h_M出现,且气候愈干燥,h_M愈高。在气候很潮湿时,h_m→0,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山麓。当向风面的地形呈阶梯形时,也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降水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