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52.
太华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总体呈SW-NE向展布.在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以TTG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泥质片麻岩为主.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可识别出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 Amp1+ Pl1+Qtz),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矿物组合( Grt2+ Amp2+ Pl2+ Qtz),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白眼圈”状后成合晶组合(Amp3+ Pl3+ Qtz).运用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估算三个阶段的P-T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约600 ~ 680℃/7.0~ 7.6kbar,变质高峰期为680 ~ 790℃/9.5 ~10.7kbar,退变质阶段为580~720℃/6.5 ~7.6kbar.变泥质片麻岩中保留了进变质阶段(M1)包裹体矿物组合(Bt1+Pl1+Qtz)和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Grt2 +Bt2+Pl2 +Qtz)两个阶段.其中未发现后期退变质反应结构,石榴子石中也未发现成分环带.P-T条件估算结果分别为:M1阶段620 ~ 710℃/4.9 ~5.6kbar,M2阶段710~760℃/7.3~8.3kbar.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记录了顺时针的近等温降压型的P-T轨迹,可能经历了与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杂岩类似的变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的拼合过程中.SIMS与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1938~1967Ma的变质事件,比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变质杂岩区所广泛记录的~1850Ma变质事件早了约100Ma,暗示中部造山带的拼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54.
在建立苏北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同时,研究了碳酸盐岩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碳酸盐岩结核和团块的分布是识别层序地层界面和体系域标志;粒屑碳酸盐岩的沉积迁移也可作为识别不同体系域的重要标志;碳酸盐岩的序列变化是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的标志;稳定分布的暗色细粒碳酸盐岩与泥岩的互层是识别凝缩层和最大湖泛面的标志,认为今后在层序地层分析中应充分发挥湖相碳酸盐岩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小苹  续春荣 《地震学报》1996,18(3):400-403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曾小苹1)林云芳1)赵跃辰1)赵明1)续春荣2)于明鑫3)汪江田4)王居云5)1)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3)中国辽宁大连116033辽宁省...  相似文献   
56.
为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该文就管理目标、管理实施条件和管理措施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地学家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了幔羽现象。笔者设想核幔边界的幔羽磁流体物质上涌是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一种可能成因。幔羽中的流体物质螺旋上涌至地壳的底部 ,并形成“蘑菇云”。流体在地壳中扩展或挤压 ,形成异常电流 ,可将其看作在孕震区地下 10 2 0km深处有一等效平面电流。再考虑到近地表的电磁环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局部异常 ,计算了一个地下和电离层组成的等效平面电流模型在地面产生的磁场分布 ,结果与强震前地球磁场的零等变型异常动态图像较吻合。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地磁场时空变化的规律性为物理依据,以最小二乘法为数学工具,对我国1990年10月—1991年6月103个定点核旋观测每日北京时21点绝对值F_(21)、Z_(21)、H_(21),以及部分台站的基线值F_B、Z_B、H_B进行了考察,并提出利用区域台间地磁数据的空间线性相关和对基线值进行多项式拟合两种方法进行方差分析,以及用标准偏差作为判断观测数据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59.
居春荣 《现代地质》2004,18(2):244-248
讨论了江苏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墩塘地区三维开发区内戴南组的油藏圈闭类型、规模。充分运用地震技术进行全三维解释 ;利用水平切片研究断层的平面组合 ,并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利用模型正演 (AIMS)技术 ,研究目的层段地震波的形成机理 ,对地震剖面上T52 反射层的上超点与真正目的层的上超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利用ISIS全局优化的多道反演系统技术 ,追踪并预测主要目的层段的砂体 ,圈定了砂体分布的可能范围 ,确定了含油范围  相似文献   
60.
以2003年为例,分析柳州市早稻生育期间温度、降水异常特征,简述温度、降水异常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