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272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613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26篇
  1956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春夏季(3~8月)12个站降水资料以及冬季(12~02月)温度资料,通过统计方法选取新疆南部地区温度异常年份与春夏季降水异常年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暖冬年份对应的来年春夏季总降水量偏多;反之,冷冬年对应的春夏季降水总量偏少。再利用NCEP/NCAR1960-2000年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分析500 hPa高度场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暖冬年前期环流特征为西低东高型,冷冬年前期环流特征为西高东低型,具有反位相关系。暖冬年后期才为西高东低型,与冷冬年前期相较起点晚,从而影响到来年的环流入夏时间,这可能就是导致暖冬年份来年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2.
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里木河流域的21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1961~2000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温度、降水及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1)20世纪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代递增趋势,源流区的年平均气温增高了0.57℃,上游区增高了0.6℃,中游区增高了0.7℃,下游区增高了0.8℃,越往下游方向变暖趋势越明显,并且气温增高幅度逐步加大.(2)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也逐年递增,但是与温度的增幅趋势相反,从源流区到下游区,降水增幅逐步减少,源流区平均增加了34.2%,上游区增加了22.0%,中游区增加了15.3%,下游区只增加了6.1%.(3)该流域各源流的出山口径流量除和田河减少外,阿克苏河增加9.04亿m3,叶尔羌河增加5.51亿m3,开都河增加9.27亿m3.(4)该流域源流径流受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双重影响,源流区的气候变暖和变湿是塔里木河源流径流量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3.
利用新疆昌吉佃坝绿洲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20年3—11月的地表辐射观测数据和同期的天气现象观测记录数据,定量分析昌吉绿洲区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辐射分量日均值和日峰值时间有季节性差异,特殊天气现象对辐射通量有影响。(2) 地表辐射月曝辐量随季节变化显著。(3) 地表反照率月平均日变化季节性明显,晴天时地表反照率呈平滑的“U形”曲线,非晴天时曲线变化皆不规则、不平滑。(4)不同天气下辐射分量有独特日变化特征,轻雾、雨天、大风、扬沙、多云天等典型天气会给辐射分量带来不同程度的衰减,雨天、大风和多云天气衰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4.
参阅了水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出版物,评述了水文科学基础的成长历程。将水文学发展史划分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各有其特点。这四个时期是:(a)经验时期(1900~1930);(b)推理时期(1930~1950);(c)理论化时期(1950~1975);(d)计算机化时期(1975~2000).  相似文献   
975.
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规范化与逆规范化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在大型关系数据库优化设计中关系的规范化和逆规范化的应用。通过对数据库所需存储空间和查询响应时间的分析, 讨论了两者的优缺点, 给出了一些具体使用的准则。  相似文献   
976.
印度河扇更新世发育的沉积物波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其形成过程的认识程度低。本次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和地震解释技术,研究了印度河扇沉积物波的波长、形态、波峰变化等形态特征;阐述了沉积物波与沉积物变形特征的差异、识别了两者的区分标志;总结了水道堤岸斜坡和区域斜坡上沉积物波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物波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分析了沉积物波的形成过程,并建立了印度河扇沉积物波的形成模式。研究表明: (1)研究区沉积物波波长平均为486.84 m,最大1473 m;波高在10~60 m之间,平均30 m。(2)沉积物波的形态有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其迁移方式有上坡迁移型、加积型和下坡迁移型;沉积物波主要发育在水道堤岸的斜坡上,在区域斜坡上也发育少量的沉积物波,这2种沉积物波波脊的走向差异很大,水道堤岸斜坡上的沉积物波主要分布于水道凹岸堤岸的外侧,距离水道越远其规模(波长、波高)越小,波脊走向近于NE-SW方向,与水道的走向平行或斜交;区域斜坡上的沉积物波波脊的走向多为NW-SE向,平行于区域斜坡的走向,离源区越远规模越大。(3)水道堤岸斜坡上的沉积物波是由水道型浊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溢出水道的凹岸,在堤岸外侧的斜坡上沉积形成的,堤岸斜坡的角度对沉积物波的发育规模影响不大,浊流的强度和输沙量对其规模影响大;区域斜坡上发育的沉积物波是由顺坡而下的非水道化的浊流沉积形成;滑塌变形造成的起伏地貌以及早期沉积物波的存在,也都影响了后期沉积物波的发育。  相似文献   
977.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史密斯地层学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层学思想和综合性地层学分支。所谓非史密斯地层是指受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基本无序的地层体,它主要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包括陆内造山带)地区,包括造山带古缝合线的构造混杂岩带和强变形带的无序或低序的地层。非史密斯地层之“非”并无任何否定史密斯生物顺序律和其它传统地层学原理的含义。与克拉通地区的史密斯地层一样,造山带的非史密斯地层也有一些可循的规律,并有待总结出相应的地层学原理。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在区域地层和区域地质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8.
新疆跨世纪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思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新疆经济发展特征、基本格局与面临的问题进行的系统分析 ,提出了新疆跨世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基本构想及其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79.
沈武黄克慧  吴贤笃 《浙江气象》2000,21(2):28-31,F00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特网正逐步延伸到千家万户,气象信息上网交流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这一新事物。  相似文献   
980.
各向异性双相介质中多极源声波测井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各向异性地层模拟为横向各向同性双相介质 ,使其对称主轴与井孔中心轴线相垂直 .本文针对井孔模型下的多极源声波测井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的摄动方法 .将各向异性双相介质看作是由对应的各向同性双相介质加上摄动部分而组成 ,并引入 5个关于弹性模量偏离各向同性时的摄动量 ,对对称主轴与井轴垂直的各向异性双相介质的多极源声波测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严格求解了井孔内外的零级和一级近似声波场 .发现在n级多极源激发下 ,井孔中不仅出现n级多极声场 ,而且还能激发出与各向同性地层时不相同的高于和低于n级的多极声波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