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3 毫秒
31.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基础上,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特征,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七区八道湾组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难题.工区发育4类流动单元.对各流动单元进行平面研究.绘制工区流动单元分类平面展布图.研究表明,Ⅰ类流动单元物性和储集能力最好,Ⅳ类储集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32.
基于ArcGIS的渭河下游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洪水淹没面积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GIS技术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的特殊功能,以渭河为研究背景实现了无需编程即可完成对洪水淹没面积的提取及计算。在地形图数字化基础上,分别对有源淹没和无源淹没进行分析,并运用ArcMap和ArcView软件自身的功能,对洪水淹没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并以2003年渭河下游洪水淹没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6.9地震,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两项逸出气氡异常(西宁、乐都)。以此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研究。TDS范围:西宁采样点为9 084.3~11 316 mg/L;乐都采样点为897.01~989.26 mg/L。水化学类型为Na-SO4、Na-Cl,均显示水-岩反应程度较弱。SO42-、HCO~-3浓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指示异常出现前及异常持续过程中有地下水循环径流途径较短的低矿化水混入,计算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显示出深部水体交换不明显的特征。地震孕育时,区域应力加载导致周围岩石产生裂隙及孔隙,从而导致地球物理场的氡值变化,同一时段的水岩反应加剧,使得水化学离子组分浓度亦发生相应变化,结合氡值异常机理及历史震例研究,分析认为该异常是可信的地震前兆异常,对祁连带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从基层地震工作者的视野,对地震预测预报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地震学与社会地震学的相关性。结合现状,对相关仪器性能、人才队伍建设、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地震预测预报信心不足、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测预报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描述。最后,结合地震预测预报岗位特征及工作现状提出了一点粗浅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36.
对青海省格尔木、门源和乐都地震台水平摆与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温度、气压、人为活动(工作人员进入观测山洞)以及大风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不同影响,发现垂直摆倾斜仪受温度、大风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干扰程度总体低于水平摆倾斜仪,对观测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7.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丽丽 《地震学报》2019,41(2):239-248
利用小波分解对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21°N—37°N,97°E—109°E)区域6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并对2011年6月以来该区域发生的M_S≥5.0强震震中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震级与岩石圈磁场ΔX,ΔY,ΔZ分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26,0.15,即二者无显著相关性;震中处岩石圈磁场分量变化的最大幅值分别为18.46,14.98,-15.54 nT。对岩石圈磁场变化进行小波分解的结果表明:MS7.0地震前两年出现显著基底异常,其尺度可能达到上千千米;M_S6.0地震前一年也出现显著基底异常,但异常尺度较小;M_S5.0地震前尚未观测到明确的基底或中层异常。  相似文献   
38.
39.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震后产生了长约22 km的地表破裂带,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多地震感强烈。本文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资料,通过多阶段定位方法对门源MS6.9地震早期序列(2022年1月8日至12日)进行了重定位,并利用g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和MS≥3.4余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矩心深度,计算了现今应力场体系在门源MS6.9地震震源机制两个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结果表明:门源MS6.9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7.8 km,震源矩心深度为4 km,地震序列的优势初始破裂深度主要介于7—8 km之间,而MS≥3.4余震的震源矩心深度为3—7 km;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震后24个小时内的地震序列长度约为25 km,与地表破裂带的长度大体一致,整体地震序列长度约为30 km,其中1月8日MS6.9主震和MS5.1余震位于余震区西段,1月12日MS5.2余震位于余震区东段。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主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为走向290°、倾角81°、滑动角16°,节面Ⅱ为走向197°、倾角74°、滑动角171°,根据余震展布的总体趋势估计断层面走向为290°,表明此次地震为近乎直立断层面上的一次左旋走滑型事件;MS≥3.4余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这些地震主要为走滑型地震,P轴走向从余震区西段到东段之间大体呈现NE向到EW向的变化。现今应力场体系在门源MS6.9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638,而在节面Ⅱ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522,表明这两个节面均非构造应力场的最大释放节面,这与2016年门源MS6.4地震逆冲型震源机制为构造应力场的最优释放节面有着明显差异。结合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和余震展布,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主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冷龙岭断裂西段,其地震断层错动方式为左旋走滑。根据重定位结果、震级-破裂关系以及剪应力结果,本文认为门源地区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且应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该地区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40.
概述了2014年12月15~1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大会,充分展示了此次大会上震磁研究的的新进展与新成果,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震磁研究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局部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变化含有震磁前兆信息,是研讨与预测区域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