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相似文献   
242.
王维  刘佳  王洋  胡春歧  李传哲 《水文》2021,41(4):13-20
下垫面作为产流过程发生的载体,其空间异质性表达会极大的制约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效果.河北雨洪模型作为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混合产流的代表性流域水文模型,对关键土壤变量的处理方法(即以土壤蓄水容量和下渗能力分布曲线概化流域分布的空间异质性),使其难以发展为基于网格的概念性分布式模型.研究基于TOPMODEL中的地形指数概...  相似文献   
243.
刘佳  晏红明  叶文群 《气象科学》2021,41(4):515-525
利用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及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5月孟加拉湾气旋和风暴的活动特征,并重点分析了4个不同路径的典型孟加拉湾风暴大气环境场差异,初步探讨了影响风暴移动的关键大气环流因子。研究表明:5月孟加拉湾风暴路径分为北上、东北移、西北移、转向4种,其中东北移路径最多,北上路径最少;孟加拉湾风暴的生成和移动与阿拉伯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对强弱和位置,以及中高纬度槽脊波动密切联系,同时还与孟加拉湾风暴的生成位置有一定关系,10°N以北孟加拉湾海域生成的风暴容易东北移,10°N以南孟加拉湾海域生成的风暴却容易西北移,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不同引导气流的作用有关;孟加拉湾风暴移动路径还与高空急流变化有关,风暴有趋于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运动的趋势;孟加拉湾风暴生成于弱的垂直纬向风切变区,纬向风移动增强的方向指示孟加拉湾风暴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4.
本文报道来自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洋脊49.6°E洋脊处的新鲜洋中脊玄武岩(MORB)玻璃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w(H2O)。样品w(H2O)范围为0.31%~0.40%,高于其他洋脊一般的N-MORB样品。样品H2O/Ce的比值范围为543~613,显著高于大西洋、太平洋MORB和前人发表的邻近洋脊样品数据。根据熔融模型计算,地幔源区w(H2O)高于450×10-6,显著高于前人估计的亏损地幔源区(DMM)w(H2O)范围50×10-6~200×10-6。流体活动性元素和Nb之间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及w(H2O)与不相容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相对高的w(H2O)和H2O/Ce比值并非遭受混染了的蚀变产物造成的。相反,它们反映了源区地幔的特殊性,很有可能来自于源区中小尺度的古老地幔楔熔融残余。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行音乐疗法干预。干预4周。观察简易精神状况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康耐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评人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60.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MSE评分升高、ADL及CSDD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痴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抑郁状况,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46.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 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2.5和PM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