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露头区野外地质调查、隐伏区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表明,晚中生代-新生代鲁西隆起区和济阳坳陷区正断层发育,包括陡倾斜的控凹边界断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两类,两者构成伸展滑脱半地堑,且滑脱构造在隆起北部和坳陷南部最发育。K Ar和FT测年结果指示伸展断层的发育时间为176~103 Ma、67~49 Ma和42~25 Ma 3个时期。隆起区、坳陷区陡断层分别在中地壳22 km 和15 km左右变平,成为拆离滑脱断层。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在伸展+塑性物质上涌机制下隆起区和坳陷区正断层均具有由南向北的发育极性,大致对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3个发育阶段,且伴随控凹断层发育的同时,断块掀斜引起滑脱断层同步发育。层析成像表明中生代早期扬子板块沿作为转换断层的郯庐断裂以近EW向与华北板块俯冲的残留体可能导致晚中生代地幔物质上涌,新生代地幔上涌则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及印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研究区正断层受控于地幔物质上涌+伸展作用,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呈前展式分别由南向北发育,并控制着坳陷区油气的形成、运聚和分布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燕山晚期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南地区产出有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白牛厂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床和都龙锡-锌-铜3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图1),而矿床的成因争议始终伴随着研究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滇东南3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与岩浆作用的关系。1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低幅度构造油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接替领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探索了一种利用地震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新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多窗口倾角扫描,然后对倾角数据体进行多种曲率属性计算从而得到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将得到的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沿目的 层进行数值提取从而获得目的 层的曲率形态指数结果,形态指数高值区为低幅度构造高部位.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不用解释层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能够预测更小尺度的低幅度构造,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率高.此方法在厄瓜多尔T区目的 层进行应用,可以预测0.01 m2的小尺度低幅度构造,预测结果与钻井稳合率高,后续部署的2口钻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宁夏国土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上海会议精神,以建设"数字化国土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为主线,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核心,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海相年轻沉积物~(36)Cl定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楠  刘卉  安树清  林源贤 《岩矿测试》2010,29(6):653-656
提取、纯化海相沉积颗粒表面"诱导吸附"的36Cl(和Cl),制成加速器质谱(AMS)测定放射性比度I(36Cl/Cl)所需的标准样品,即高纯度AgCl;定量计算出沉积颗粒沉积封闭时的放射性比度I0(36Cl/Cl),依据放射性衰败定律I=I0e-λt计算得到沉积年龄t。研究结果表明:年轻的海相沉积物沉积封闭时的36Cl放射性比度I0与地理纬度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采取具有代表性、无污染的太平洋表面海水(4°18′N,161°09′E),经AMS测出的36Cl放射性比度IL为99.34±10.30,再利用36Cl产率与纬度的关系图,得出"放射性比度-产率"的比例常数μ为23.65238。测定了两个海底沉积物和一个海底锰结核的放射性比度I,计算得到的沉积年龄分别为83.2×104a、74.0×104a、17.6×104a。文章提出的I0定值计算方法具有科学依据,可操作性强,为揭示海洋沉积地层相关关系和沉积年龄精确测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表粗糙度作为风蚀防护中常用的传统指标,在防护林、沙障等工程措施的防护效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地表粗糙度存在不完全准确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新的参考指标附面层位移厚度,借助风洞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边长聚乳酸沙袋沙障中的风速频数、拟合风速流场、计算防风效能等来验证地表粗糙度和附面层位移厚度这2个指标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聚乳酸沙袋沙障障格边长的增大,平均风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障格边长为1.5 m和2.0 m沙障内的平均风速分别是1.0 m沙障的1.13和1.24倍;防风效能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障格边长为1.0 m沙障内各处均大于0.6,1.5 m沙障内各处均大于0.5,2.0 m沙障内各处均大于0.4;风速流场高速区的面积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这表明随着沙障障格边长的增大,沙障的防护作用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随着沙障障格边长的增大,附面层位移厚度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而地表粗糙度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上,附面层位移厚度在评价沙障防护作用时的准确性更高,可作为新的补充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