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为了对边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本文在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边坡变形实际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边坡变形预报的非线性模型。文章根据最小二乘原理,采用线性逼近的方法对非线性模型的参数进行求解,并比较了3种不同非线性模型的回归精度。实验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Weibull模型能精确预报边坡变形,可为今后高精度边坡变形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柳河盆地是受走滑张扭--走滑压扭机制控制的转换伸展盆地。本文以钻井和典型露头剖面为基础,利用成分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压汞测试等方法,研究鹰嘴砬子组沉积及储层特征。柳河盆地鹰嘴砬子组湖相、扇三角洲相和火山岩相发育,湖盆内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西侧和东南侧边缘。盆地内储层的孔渗条件较差,溶蚀和溶解作用对储层起到建设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碳酸盐岩的胶结--交代作用、石英的次生加大以及充填作用对储层起到破坏作用。用于物性测试的储层孔渗条件欠佳,整体为Ⅳ类储层。但野外剖面出现的油迹表明鹰嘴砬子组曾发生油气的运移与聚集,显示该盆地存在有致密储层和油气藏,具有油气勘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质量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为例,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质量分布分析,运用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对11口新建井的91个地下水污染指标进行分析。单指标评价法与综合指标评价法的研究结果显示,YQ03和YQ11监测井为Ⅲ类水;样品YQ01和YQ09监测井为Ⅳ类水;样品YQ02、YQ04、YQ05、YQ06和YQ10监测井为Ⅴ类水。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YQ02、YQ04、YQ05、YQ06、YQ09和YQ10点位发生的污染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铝、耗氧量、钠、氟化物、钡等11个指标。  相似文献   
94.
王迪  吴智平  李伟  刘华  李趁义  张耀 《地质论评》2018,64(6):1356-1364
本文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夏口断裂带几何学特征及其生长过程分析,揭示了其发育演化的分段性和阶段性,并就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口断裂带是由NE走向与EW走向交替出现的4个分段连接而成的锯齿状断裂带,受区域地质背景及断裂发育的力学机制控制,其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孔店组沉积期仅NE向的第一、三(西段)、四段活动,EW向的第二段、第三段的东段尚未开始活动,整个夏口断裂带处于分段独立发育阶段,尚未整体连接;沙四段沉积期随着区域拉张应力开始由NW—SE向近S—N向的转变,先期NE向断层段持续活动,且在侧接带位置形成的转换斜坡上开始发育近EW向断层段,各NE向断层段间发生软连接;沙三段沉积期在近S—N向的强烈拉张作用下,夏口断裂带发生硬连接,不同走向的各分段断层连接成一整体,形成NE向与EW向交替出现的锯齿形断裂带;沙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期为走滑改造作用阶段,在夏口断裂带不同位置发育有帚状构造、走滑双重构造,并在断裂带不同的弯曲段走滑派生出局部的拉张或挤压,体现了拉张背景下的走滑叠加效应。夏口断裂带发育演化的时空差异对于该地区沉降中心、物源通道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96.
刘华  董吉 《西部资源》2023,(3):126-128
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气象等环境因素恶性改变,加上贵州特殊喀斯特地貌特征等综合因素导致贵州省地质灾害频发率大大增加。本文以贵阳市诗漫宇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总结了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着重控制的关键点以及方法,为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
刘华  牛泽林  牛富俊  张楠  鲁洁 《冰川冻土》2020,42(4):1256-126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逐步向寒区大范围延伸, 线路纵向上选用了较高比例的桥梁以跨越地形, 势必出现大量的路桥过渡段。路桥过渡段使线路纵向上出现了刚度变化以及桥用、 路用材料的工程抗冻性能差异, 进而引发不均匀的冻胀和融沉变形, 产生桥头跳车的可能, 降低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文章运用土壤冻融条件下热传导理论的基本方程和数值方法, 结合哈大高铁的典型工况建立路桥过渡段模型, 计算分析其在春季融化期间的冻结特征差异和演变规律, 并基于工程优化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台后填筑模式, 得到冻融条件下该气候分区的热影响范围, 并基于此分析了冻结圈面积、 周长、 长宽比和横向热扰动距离等几何指标。计算结果表明, 仅考虑热学影响时, 在有保温层和无锥台护坡工况下, 路桥过渡段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
东营凹陷油- 源特征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源对比是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针对东营凹陷沙三中、沙三下和沙四上三套有效烃源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探讨了东营凹陷内三套烃源岩与已知原油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及其成因。以油源对比为依据,将东营凹陷划分为沙三中—沙三中亚段(!)、沙三下—沙二、沙三段(!)和沙四上—沙四、沙二段(!)3个含油气系统。分析结果表明,3个含油气系统中已发现的油气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环状分布特征,其成因模式受控于输导要素组成、油源断层分布位置、烃源岩内砂体的发育规模以及断-砂空间组合等;其中,油源断层和砂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对东营凹陷不同成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主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
成都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4年以来的成都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这些观测数据的日变形态和特征,同时对一些影响地电场数据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发现这些干扰主要为供电、地铁运行、雷电、降雨、农田灌溉和高压直流输电等,这些干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阶、方波型阶跃,高频脉冲、不规则大幅度突跳等。这些认识对于正确识别、排除各类干扰信号并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刘华教授从肝脾论治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癌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毒内阻,是一种全身虚、局部实的恶性肿瘤。以扶正抗瘤,从肝脾论治,健脾疏肝,化瘀解毒为法则。通过病证结合,特色用药,外治兼证,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