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3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很大,严重影响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剥蚀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露天采掘等人类活动产生人为剥蚀作用可直接制造"人造荒漠",这种成因的石漠化土地面积约占10.7%;绝大部分的土地石漠化是由乱垦乱牧、乱砍滥伐、粗放耕作等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过量采取地下水和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会产生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土地石漠化。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氟中毒地区氟来源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省西部广泛分布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燃煤型氟中毒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氟中毒的氟是多来源的,影响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氟含量的岩石粘土岩、煤、页岩等是氟的初始来源体;高氟含量土壤是氟第二个层次的来源;高氟含量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是第三个层次的来源;燃煤烟尘直接排放室内空气中和用燃煤烘烤食物等,使空气、食物和水中氟含量增高,是一重要的人为氟来源。人通过呼吸高氟含量的空气和食(饮)用高氟含量的食物(水)将氟沉淀在体内,造成氟中毒。  相似文献   
13.
1899年,在贵州诞生了三位地质学家:丁道衡、乐森璕、罗绳武。三位地质学家同年诞生于贵州,同为贵阳模范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的校友,同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同为我国和贵州省的地质勘查、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丁、乐二人还同在德国留学,这实在是十分难得的巧合,但却是偶然中的必然:天时使然、地利使然。  相似文献   
14.
关岭生物群产出地层的岩石微相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岭生物群产于中国贵州关岭县新铺乡,在贵州省会贵阳以西约188km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小凹组底部。化石群主要门类有海生爬行类(鱼龙、海龙、鳍龙、盾齿龙等)、海百合、菊石、双壳、腕足、牙形刺、鱼类和植物。以保存完整精美、数量巨大的海生爬行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为标志。化石产出地层岩石为(微含泥质)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其上下地层的岩石还有(含泥质)含粉砂质不等晶灰岩和含生物屑泥晶灰岩。根据岩石组成、结构、构造、微相特征提出关岭生物群生活环境离岸较近、沉积作用以悬浮方式为主,少牵引流影响、水体总体比较安静。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问题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9,26(4):306-312
本文定义了石漠化概念的三个方面:石漠化现象、石漠化作用和石漠化过程;讨论了石漠化的量化描述,提出了石漠化作用量化描述的方式方法和分级方案,建议根据土壤侵蚀强度与成土速度的差值将其分为无石漠化、弱石漠化、强烈石漠化、特强石漠化、剧烈石漠化等5个强度等级;借鉴水土流失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我国南北石漠化的差异。分析指出:①我国北方地区的石漠化形势比南方地区的更为严峻。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石漠化作用,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强烈以上石漠化作用。遭受特强以上石漠化作用的土地中,水蚀者为9万km^2,风蚀者为62万km^2,后者远大于前者。②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是导致石漠化急剧发展的主要因素。③阻断导致石漠化的人为地质作用、终止石漠化作用过程,通过自然和人为两条途径恢复土层和植被,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6,23(2):142-146
本文介绍了人为矿床的概念和研究概况,论述了人为矿床的分类、特征及开发利用的意义、优势、工作重点和难点。文章指出:人为矿床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可以进行规模化利用而现在仍被视为“废弃物”的各种物质;人为矿床大多具有污染源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开发利用人为矿床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釜底抽薪之法,开发利用人为矿床可以收到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人为矿床具有活动性和增生性,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床,开发利用人为矿床,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人为矿床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区域相关、赋存状态迥异于自然矿床、物质成分十分复杂;人为矿床具有可人为控制的特性;开发利用人为矿床,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家仁  王尚彦  刘宇 《贵州地质》2011,(4):295-299,259
如果以垭都—紫云—罗甸断裂带北东侧为界将贵州省分为A、B两个区域,则:①地震在A区分布较为密集,而在B区分布较为稀散。单位国土面积上释放的地震能量,前者比后者要大一个数量级,反映两者在力学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②A区地震释放能量在深度约5.5km处突然出现一个高达2个数量级的跃升,在深度约7 km处回落到接近跃升前的位置,而后又逐渐下降,反映该区域5.5~7 km深度地层的力学强度较低。③贵州地震释放能量总体似乎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在11~15年间变动。A、B两区域地震释放能量的高峰年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即A区出现地震活动高峰时,B区相对比较平静;而B区出现地震活动高峰时,A区相对比较平静。  相似文献   
18.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5,22(3):192-195
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是因人体过量摄入氟元素所致.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是燃烧煤炭时氟元素挥发污染空气和被烘烤的粮食、辣椒等食品,人体通过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氟中毒病.笔者通过对典型重病区织金县荷花村调查,获得如下认识: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同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氟源,上二叠统龙潭组下部地层应为其重要产出层位;查明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的成因、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白云岩和石灰岩山区石漠化速度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漠化主要形成在由白云岩和石灰岩组成的碳酸盐岩分布区。白云岩石漠化的发生率较石灰岩低。主要原因是白云岩与石灰岩相比,总体特征是风化颜色深、矿物颗粒粗且分布不均匀、硬度大容易破碎、孔隙并口裂隙发育、表面粗糙。白云岩的这些特征有利于物理风化成壤,有利于保存土壤和植被生活,石漠化的发生率就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国土规划中城镇布局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镇布局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在最有效地开发、利用一定地域范围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关系。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城镇空间组织。城镇布局则是指城镇在一定地域内的动态分布,即城镇的具体位置、形式、规模、发展方向。分析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过程,依照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区内各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