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3 毫秒
21.
河源断裂带南西段拆离断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后,确认新塘断裂呈NE方向展布,区域上可与河源,江门断裂相连,为一条具有区域性大型盆岭式拆离断层,具有下拆离盘(变质核杂岩),低角度韧性,脆性滑脱剪切带及上拆离盖层的构造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其控制了一系列大小不等,平行拆离断裂层发育的白垩纪-第三纪断陷盆地,即是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又是一种重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22.
周田-大桥一带浈江两岸3级河流阶地的存在,反映出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曾有3次较大规模的地壳隆升活动,当时的地质构造作用以断块活动为主,北东向断块活动是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3级阶地形成经历的时间大致为22.7×104a、16.1×104a和4.2×104a.河流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南雄断裂挽近期活动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3.
丹霞盆地是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红色盆地,主要由冲积扇体、曲流河沉积体、滨湖沉积体、浅湖沉积体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组成,其中,冲积扇体和曲流河沉积体的岩石特征是粒度粗、成分复杂,粒度与成分在空间上变化快,较难识别。本文以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砾岩中的砾石特征,包括成分、形态、三轴大小、扁平砾石的产状等,用以确定扇体的物质来源方向和水体的古流向等,更好地识别冲积扇体的空间分布和冲积扇体之间的叠置关系。总体上,丹霞盆地内冲积扇体的发育具有如下规律:在盆地发育初期,冲积扇体较发育,但规模小,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常和断裂活动有关。砾石主要来自附近的剥蚀区,砾石的稳定系数普遍较小,且其大小与物源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有关。早期的冲积扇体常常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相伴生,而后期的冲积扇体则和滨-浅湖相沉积伴生。在盆地发育晚期,冲积扇体表现为规模较大,常常和河流相沉积伴生,砾石稳定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24.
粤东莲花山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发育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金成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地区各类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莲花山地区的岩浆活动至少存在3期,其中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8.0±2.2)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37.5±1.9)Ma),石英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02.0±1.5)Ma和(98.7±1.8)Ma);岩石以钙碱性铝质-强过铝质岩浆为主,石英斑岩和流纹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各类岩浆锆石的176Lu/177Hf值均低于0.002,176Hf/177Hf值大多数小于0.282 7,εHft)值大多数处于-2.57~1.00之间,fLu-Hf值为-0.99~-0.95,二阶段模式年龄主要介于1.00~0.81 Ga之间,指示成岩物质来源主要来自新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变质泥岩和变质砂岩部分熔融,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锆石结晶温度大多处于650~750℃之间,岩石为I型花岗岩。莲花山地区不同阶段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转换事件相关,虽缺少高精度成矿年龄对成矿时限的限制,但根据地质事实和本次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的钨金成矿时间应略晚于石英斑岩的形成时间((102.0~98.7)Ma)。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中部武川县乌兰不浪地区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前人普遍认为这一带的太古宙岩石主要为一套以集宁群、乌拉山岩群为代表的深变质表壳岩系及一套已呈片麻状构造的变质深成岩。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该区参加了1∶25万区调工作。在详细填图的过程中,识别出一套新太古代TTG质侵入岩。这套岩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测区及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的地壳形成及演化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1、地质概况测区位于武川县北西约60km处,地处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侵入岩分布于固阳县—武川县之间,集中出露于乌兰不浪一带,面积约300km2。本…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71—2005年榆林地区12个气象站雷电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榆林地区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黄河沿线的雷电天气明显多于西南沙漠地带;雷电天气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65%以上出现在6—8月;雷电日数的年际差异比较显著;近35 a来雷电天气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21世纪以来呈第三次递增趋势;通过EOF展开,雷电天气主要存在三种分布类型,其中“一致性”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7.
2006-09-21陕北强对流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大同地区30a(1971年~2000年)气象资料及1990年~2004年逐日大风、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大同地区的风沙特征。风沙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春季,西部、北部平川区多于东南山区,强度较大、破坏力较强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风沙尘暴多出现在12时~20时之间。  相似文献   
28.
广东东莞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莞盆地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共划分为石排组,西南镇组,三角组,杏坛组,横栏组,万顷沙组和灯笼沙组第7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对海蚀遗迹,硅藻,孢粉,重矿物,腐木层,蚝壳层,介形虫和有孔虫等方面的研究,确认东莞盆地第四纪以来曾有3次海进一海退过程,古气候也发生相应变化,与珠江三角洲的演化历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
萝岗岩体是典型的复式岩体,岩性复杂,由多期多次岩浆上侵形成,由2个独立单元和3个序列组成,分别形成于中三叠世一晚侏罗世。岩浆定位经历了被动就位→强力就位→被动就位的过程。在空间上,岩浆上侵就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30.
桂东北富川地区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齐全。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实测剖面和分析测试资料,对泥盆纪沉积相和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该地区泥盆系划分为滨岸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两种沉积相区,细分出若干相带;并自下而上将泥盆纪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的详细分析,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特征及海平面变化,探讨了该地区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