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环境研究与评价中心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原化学地理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最早涉足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现为环境科学博士授予点。主要从事水环境质量及其污染控制、区域环境质量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心现有科研人员15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高工)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在学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9人,是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合理、在国内环境界有较大影响的环境科学研究队伍和高…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论述了北威尔士北美云杉林〔Piceasitchensis(Bong)Carr〕土壤非饱和水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表层至10cm深和35~50cm深的土壤层内非饱和水含量始终高于10~20cm和20~35cm深两层的非饱和水含量。土壤非饱和水有从上向下和从下向上补给中间层的规律。受水势梯度的影响,犁沟内非饱和水可以侧向补给相邻畦埂的土壤。在监测期,土壤中没有饱和水和过饱和水运动过程出现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区(47°35′N,133°31′E)内选择相邻的地表积水特征分别为季节性积水(SW)和地表常年无积水(NW)的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于2002—2004年采用静态箱法监测了湿地系统内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的排放状况.结果表明,两种温室气体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与5cm地温显著相关.生长季期内,NW湿地表现为N2O的源和CH4的汇,而SW湿地为N2O的汇和CH4的源.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在200~400mV之间有利于N2O排放,而在-300—100mV之间有利于CH4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分别在Eh值-300—100mV和300~400mV观测到N2O和CH4的另一排放峰值,说明土壤中必然存在其他影响源决定着7,8月份N2O和CH4排放峰值;进一步研究证明,因融化而致使冻层下累积的N2O和cH4集中释放是生长季N2O和CH4这一排放峰值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4.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应予重新科学界定,明确其保护目标的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常规监测、基础与专题性科学研究;认真进行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注重长期与代际影响的评价和生态保护、补偿与恢复措施的论证;尽快制制定保护区旅游开发规划,提介生态旅游模式并强化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
向海湿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高分辨沉积记录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王国平  刘景双 《地理科学》2003,23(2):208-212
以内流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的柱状样以厘米级间距采样,在多元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37Cs、210Pb测年数据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以获取现代沉积记录及其与流域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代表性;聚类分析将元素按造岩、迁移累积型、强烈迁移型元素归为三类;大多数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并且均与TOC、<63?μm粒径的颗粒呈正相关。典型剖面金属元素的高分辨沉积记录解析表明:向海的沼泽发育可以追溯至1885年之前;1885年左右区域环境发生过突变;近250年以来,暖湿气候与风沙、干旱交替出现;研究区沼泽湿地沉积物表层沉积序列内已明显富集了重金属元素,近年霍林河流域上游人类活动对下游湿地的扰动增强。  相似文献   
36.
东北地区煤矸石环境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东北矿区开采历史长,煤矸石的累计堆存量大,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显著。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煤矿煤矸石的理化性质,论述了煤矸石对矿区大气、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由此提出该区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开展土地复垦和加强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7.
洪泛作用下沼泽湿地化学元素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尾河下游漫流区-洪泛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水力梯度洪泛作用淹水频率的差异,在距主河道不同距离处分层采集沉积物样品,对其中K、Na、Ca、Mg、Cu、Zn、Fe、Mn、Cr、Ni、Co、Pb、TOC、TN、pH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多数化学元素含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和采样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距离河流越远化学元素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均衡,变化的幅度减小。说明随着距主河道距离的增加,洪泛作用对沉积剖面中110cm以内各深度层次上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在变小。对金属元素及部分理化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其间的相关性较显。  相似文献   
38.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采用冬季采样,现场分层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三江平原沼泽中河床一河漫滩型泥炭地和谷底洼地型泥炭沉积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层中,总磷明显在草根层富集,总氮和有机质在泥炭上层含量最高,其他营养物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河床一河漫滩型和谷底洼地型泥炭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随着泥炭粒级的减小而明显增加。河流型泥炭沉积物不同机械组分中总氮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谷底洼地型,两种类型泥炭地不同机械组分中总磷含量的变化差异幅度不大。有机质含量随着泥炭粒级的减小而明显减少。河床一河漫滩型泥炭地和谷底洼地型泥炭地中总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44,泥炭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形态存在,而总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
刘景双 《地理科学》1996,16(3):280-286
本文论述了北威尔士北美云杉林土壤非饱和水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表层至10cm深和35 ̄50cm深的土壤层内非饱和水含量始终高于10 ̄20cm和20 ̄35cm深两层的非饱和水含量。  相似文献   
40.
降雪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系统氮输入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对降雪、地表积雪、积雪融水以及土壤(0~10cm)渗漏液进行野外监测,系统研究了降雪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系统氮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中氮浓度变化明显,其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降雪中TIN、TON和TN的沉降量分别为0.375、0.591和0.966kg/hm2。地表积雪的氮库主要由地表积雪的总水量决定。积雪融水中TIN以NH4+-N为主,TN以TON为主;但NO3--N较NH4+-N易流失,TIN较TON易流失。土壤(0~10cm)对积雪融水的TIN、TON和TN截留量分别为1.53、0.10和1.63kg/hm2。积雪融水的氮输入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