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矿床保存是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裂变径迹研究是揭示矿床保存条件和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建立了LA-ICP-MS/FT方法,该方法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与已有外探测器法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基于此方法,对赣东北德兴铜矿与银山铅锌矿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了德兴成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71.4±8.6 Ma,银山地区英安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77.1±8.3 Ma。这一结果表明,在区域整体抬升背景下,两个矿区均以较低的剥蚀抬升速率抬升至地表。两个矿区样品磷灰石平均裂变径迹围限长度分别为12.32±1.77μm和12.56±1.91μm,对应Dpar值为2.45±0.19μm和1.84±0.17μm,径迹长度频度分布属于单峰型,证实两个矿区为单向冷却过程且没有遭受后期明显的热扰动。进一步温度‒时间热模拟路径显示,德兴和银山在70 Ma前经历了快速隆升过程,然后开始缓慢抬升,到约20 Ma开始再次快速隆升。结合前人报道的U-Th/He定年结果,100 Ma以来,德兴可能比银山具有相对更高的隆升量(~1 km)。  相似文献   
42.
基于REOF分析的广东前汛期降水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燕  叶萌 《广东气象》2007,29(4):11-14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广东48站前汛期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前汛期降水的长期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即粤东区、粤中区、粤西北区以及雷州半岛区。该4区前汛期降水量线性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除雷州半岛区降水持续减少外,其余各区出现明显增加。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东区和粤中区旱涝发生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43.
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对广东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1,他引:1  
刘燕  林良勋 《广东气象》2007,29(2):14-17
普查1970~2005年登陆福建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可知:(1)36年间平均每年有1.4个TC登陆福建省,其中以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为主;6~10月都有TC登陆福建省,7~9月尤其8月份是登陆的高峰期;登陆福建的TC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登陆福建省的TC主要集中于3种路径:偏北、偏西、西北型路径,其中偏北、偏西型路径以登陆闽中、闽南为主,而西北型路径有一半登陆闽中,登陆闽北以及闽南的几率相当。(3)偏西型路径的TC登陆后仍以偏西或西南的路径移动,一般有西南季风的配合,80%对广东有显著影响;西北型路径的TC登陆闽北时由于继续以西北或偏北路径移动且在广东上空没有强劲的西南季风的配合,则对广东基本无影响,登陆闽中南的TC登陆后移向偏西或西南,或者有强劲的西南季风的配合对广东造成显著影响的占47.8%,而减弱快同时没有西南季风配合的形势则对广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4.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物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1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上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δ18O值的断面分布与平面分布为东沙群岛附近流环的存在提供了同位素示踪物证据。此外,对δ18O值与盐度、温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5.
祝田多娃  刘燕 《地下水》2008,30(1):103-106
简述渭河径河的来源与特点,以年内、年际为时间段,分析渭河径流的变化;根据近50 a来的渭河径流资料,用累计曲线法和坎德尔秩次检验法对径流演变进行趋势分析,最后得出引起径流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尤以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甚。  相似文献   
46.
上奥陶统马家沟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最重要储集层,目前关于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沉积模式及岩相古地理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研究运用现代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以钻探成果资料与微量元素分析、镜下鉴定等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重建了其沉积模式.指出马一、三、五亚期为海退期,盆地东部与外海隔离,气候干热,主要发育膏盐湖与含膏云坪的沉积组合;马二、四亚期为海侵期,发育开阔海、局限海与云灰坪沉积组合.并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以低海平面时期和高海平面时期分别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7.
武宁县多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选定典型地质地貌单元,依据其袭扰系数进行类比,将全县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并根据各类型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8.
为了减少北京冬季非职业性CO中毒(以下简称CO中毒)事件,搜集整理了北京城近郊区16个急救中心2002-2005年的逐日煤气中毒人数,经过研究冬半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CO中毒人次与北京观象台气象要素以及北京周边(河北省8个气象站)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关系,采用准多元回归指数概率分级技术,建立了CO中毒指数(4分级)预报及相应风险水平评估模式.结果发现,CO中毒人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1-3月中毒人数偏高,10月和4月相对较低;CO中毒气象指数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历史拟合率达50.2%~60.5%(预报等级完全正确),预报与实况误差小于等于1级的历史拟合率为85.2%~88.2%.该研究结果经过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电视、报纸、电台和手机短信等媒体中的应用,在科学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为北京市煤气中毒事件和死亡人数下降7%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49.
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与古环境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湘南地区相变为一套以杂砂岩和炭质板岩不等厚韵律层为主的地层序列,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对应6个有序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中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受沉积古环境的影响由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和海进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两种垂向叠加形式组成,下寒武统的层序界面类型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和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在空间上,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为由NW向SE的缓坡环境,随着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下寒武统沉积厚度逐渐变薄,至湘南地区沉积厚度增厚,沉积深海相厚层杂砂岩夹板岩,其相序变化系统记录了湖南省早寒武世复杂的被动陆缘古地理环境演化和变迁,其演化和变迁也反映了古环境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50.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春季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以东地区海温偏低时,索马里、110 °E越赤道气流会加强,南海-西太平洋偏西风加强,产生异常气旋性环流,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水汽异常偏多,东西风切变增强,有利于SCSWP_SISO增强。而SCSWP_SISO增强时,有由南往北、自西向东的异常气旋传播,从而减弱低层副热带高压使之较早撤出南海,南海夏季风得以较早爆发。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SCSWP_SISO经历了偏弱、较弱和偏强的变化,但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并不完全一致。在第一阶段(1958—1976年),主导因子是南海-西太平洋冷的海温与异常下沉运动、异常减弱的水汽-对流条件。在第二阶段(1977—1993年),主导因子为中东太平洋异常偏冷的海温以及局地异常减弱的风场垂直切变。在第三阶段(1994—2011年),主导因子为热带海温的整体偏暖、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以及水汽-对流的加强。但随着SCSWP_SISO的年代际增强,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相关关系却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