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岱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周缘断裂系的东北角,总体走向NEE,南北两侧均由断裂控制.岱海盆地南缘分布两条平行于边界断裂的地貌陡坎,延伸方向65°,总长约20km,形似断层陡坎.本文用开挖探槽、分析地层沉积过程的方法,查明了这两条地貌陡坎均为全新世形成的湖岸阶地的前缘陡坎,不是断裂活动错断地表的结果.结合全新世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湖岸阶地的形成时间和过程.一级陡坎形成于2115±80aB.P.之后,记录了最后一次高湖面的位置;二级陡坎形成于10000aB.P.至6165土105aB.P.之后,即全新世暖期开始之后的第一次湖侵至岱海第二次大的湖侵期.二级陡坎地层沉积记录了两次大的湖进湖退过程,第一次湖进时间为10000aB.P.,湖退时间9450±1260aB.P.;第二次湖进时间6700aB.P.,湖退时间6165± 105aB.P.,其间有一次级湖退过程,时间为7620±930aB.P..两级阶地前缘陡坎的形成时间与孢粉等记录的中国北方全新世温度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62.
HJ-1B卫星热红外遥感影像农田地表温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自主研发的HJ-1B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其热红外影像、基于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2009年5月20日河北省涿州市和高碑店市的农田地表温度。最后将HJ-1B IRS影像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同时相Landsat TM5影像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HJ-1B卫星热红外影像反演农田地表温度精度可靠,该方法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3.
盐度变化是湖泊的重要物理特性,电导率作为水体盐度最直观的体现,对湖泊的水质特征、湖水能量循环、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实地观测资料,分析高海拔、大型内陆湖盆纳木错电导率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着重分析湖水电导率与水温关系及纳木错能量循环特征。结果显示纳木错湖作为典型的微咸水湖,电导率数值逐年降低,纳木错区域气候环境正向暖湿转变且趋于淡化;湖水温差较小的范围内,电导率与水温二者成相关性变化;纳木错不同区域电导率值存在差异,曲线变化特征显示出纳木错为完全混合型湖泊,湖盆中部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64.
PRB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设计了6个可渗透反应屏障(PRB)反应器,分别对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滞留时间、反应介质、DO、NO-3 、SO 2- 4、pH、Eh等因素对PR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滞留时间直接相关;零价铁对复杂的不可生物降解或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简单有机物的转化起了重要作用,经过反应器后使ρ(BOD5 )/ρ(COD)值从初始0.32增至0.5~0.79,增强了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不同的辅助反应介质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5.
刘睿  黄艺  王丽  李祥  赵浩任 《矿物岩石》2019,39(3):111-119
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和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有针对性地对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中As,Cd,Cr,Cu,V,Zn和Ni七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攀枝花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土壤及近地表大气尘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均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富集因子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污染也较为严重,其中Zn和Cd的富集情况较为显著,Cd,V,Zn,Cu为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表明,在各元素中,绝大多数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害,Cd 8个点位处于强生态危害,7个点位处于很强生态危害,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的占5%,处于强生态危害的占47%,处于很强生态危害的占41%,土壤中Cd元素的潜在生态危险最高,其余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险状态。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Cd,Cr和Ni元素在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都存在重度污染,Cd(7.70),Cr(3.38),Cu(4.49),V(3.62),Zn(3.68)和Ni(5.80)存在重度污染,As(2.07)存在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6.
重庆市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InSAR技术进行重庆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以重庆市的歌乐山镇为研究区,在2017—2018年歌乐山镇沉降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可能演变为地质灾害的概率(沉降危险性)以及沉降可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沉降易损性)的地面沉降风险性评价模型,完成歌乐山镇风险性评价,为歌乐山镇的沉降防治以及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7.
由于遥感设备的性能限制,使得采集的遥感影像质量受到影响,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限制了遥感解译应用的精度。当前针对遥感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研究仍然存在重建后的遥感影像地物全局信息和纹理细节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顾及全局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并对模型全局和纹理进行增强。一方面,地物全局特征增强部分用于解决当前研究中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对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全局遥感地物信息没有重视和利用的问题。在生成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模块,以获取全局地物注意力图的方式将遥感影像中相距较远的地物信息作为重建过程的参考。另一方面,遥感影像纹理增强部分用于解决超分辨率重建模型中超分辨率影像纹理信息不足的问题。本文方法引入纹理损失以优化生成网络参数并增强超分辨率重建后影像中的纹理信息。另外,为避免重建结果中的“伪影”现象,研究采用权值归一化代替批量归一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过程中能增强遥感地物特征,同时可以实现地物的纹理细节精细化恢复,而且超分辨率重建结果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SSIM、FSIM和PSNR值分别达到了0.756、0.595和...  相似文献   
68.
田欣媛  张永红  刘睿  魏钜杰 《遥感学报》2022,26(10):1988-2000
冬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且种植面积年际变化较大,及时准确掌握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有利于国家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遥感技术是获取大范围冬小麦种植面积数据的最有效手段。前期研究多利用多时相中低分辨率影像(如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开展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因分辨率低导致精度难以令人满意。Sentinel-2卫星是唯一能获取3个红边波段影像的米级分辨率传感器,但应用其红边波段进行大范围冬小麦提取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分析了红边位置指数REPI(Red-Edge Position Index)与NDVI各自在冬小麦提取中的优势,并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与JM距离研究关键时相,提出一种综合多时相Sentinel-2 PERI、NDVI的大范围冬小麦提取方法,将其应用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冬小麦总面积提取误差为-2.57%。提取结果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精度为94.24%,Kappa系数为0.88,相较于已有大范围冬小麦提取研究精度有明显提升,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针对GNSS抗干扰天线阵列,提出基于非平稳干扰信号的信号体制设计,以提高对GNSS信号的干扰效果.通过构造针对GNSS抗干扰天线阵列的干扰场景,对不同体制的非平稳干扰信号进行仿真.针对采用空频抗干扰算法的抗干扰天线,通过非平稳干扰信号对GNSS信号进行干扰,其干扰效果相对传统宽带扩频干扰,可以提高干扰效果在10 d B以上.所设计的干扰体制的非平稳特性打破了天线阵列抗干扰算法设计的前提(干扰信号广义平稳),对此类抗干扰算法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0.
花岗岩研究几百年了,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今天的花岗岩研究存在很多争论,主要表现在如下11个方面: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问题、花岗岩分离结晶问题、水岩交换问题、构造环境问题、埃达克岩与压力的关系以及Sr/Y值等问题。针对花岗岩的现状,文中着重探讨了今后花岗岩如何研究的问题,并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解体岩浆岩类,将花岗岩从岩浆岩类中独立出来(与玄武岩并列)。岩浆岩包括幔源以及壳源两种类型的岩石,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玄武岩和花岗岩。玄武岩是幔源的,花岗岩是壳源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而仅仅因为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属于岩浆岩而要把花岗岩与玄武岩捆绑在一起,用一个理论统一解释玄武岩与花岗岩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二是花岗岩研究要从源头抓起,从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抓起,要改变花岗岩专家过分关注对侵入体研究的偏向,把精力集中到花岗岩起源的研究上来。三是下地壳填图可能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花岗岩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是花岗岩地球动力学意义之所在。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是与残留体处于平衡的,不同的花岗岩有不同的特征,主要反映了他们形成的源岩的特征。变质岩与花岗岩之间存在因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