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IAP-AGCM气候模式,功率谱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对半球5-7月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处理,得出:赤道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海冰的异常对副高的季节性跳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全省性年气候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陈创买 《热带地理》1998,18(3):193-196,200
利用广东的年气候要素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周期回归等方法,并计算相关系数,持续性比等,统计分析了广东全省性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年际持续特点及其与热带海气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善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的关键。本文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土地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式,主要过程包括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15.
镇木生  刘黎明 《江苏地质》2003,27(2):107-109
南京地铁小行车辆基地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将原设计的粉喷桩及时调整为深搅桩,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大量资金。该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条件与施工效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 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 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 价, 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 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 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 有探索性的工作, 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壤退化的机理与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退化背景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按成因与结果,把土壤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壤贫瘠化、土壤坡坏、耕作土壤面积减少等7种退化类型,最后提出了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闽北狮浦盆地为研究区域,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子、土地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狮浦盆地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结果表明:周宁狮浦盆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度较大,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中等;经济因子协调性和整个土地利用系统的总协调性基本趋势都是上升的,而土地因子协调性处于下降趋势,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土地不合理利用换来的;评价结果既为狮浦盆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多功能演变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志军  刘黎明 《地理科学》2011,31(4):427-433
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各圈层因自然条件、城市化、产业化的不同而承担着不同的生产/非生产性功能。应用农业多功能化推移图谱和产业经济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北京市农业由近郊平原区到远郊山区的可分成两种演化模式:一是由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传统农业推移的模式;一是呈扇形推移的农业演化模式。在距中心城市30~40 km范围内,有一个非农产业主导的城乡功能推移的分界区。该区以外,现代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其非生产性功能逐渐增强,生态功能更成为中远圈层多种功能的主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年度地理学项目受理、评审与资助的总体情况;分析了2005年在研的地理学基金项目执行情况,着重剖析了2002年批准项目的成果产出数量与水平;阐述了2004年底结题的地理学基金项目取得的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