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1.
卢立伍  谭锴  王曦 《地球学报》2017,38(2):144-148
胴甲鱼类为世界性分布的古生代鱼类,其化石是确定泥盆纪地层时代及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记述了胴甲鱼类一新属、新种——张氏猴儿山鱼Houershanaspis zhangi gen.et sp.nov.,其前中背片外形和与周边甲片的覆压关系类似于沟鳞鱼类,但甲片表面具有独特的条纹状纹饰,可区别于其他胴甲鱼类。这一化石发现于贵州省独山县城以东的猴儿山,产出层位为早泥盆世丹林组下部,约相当于布拉格期(Pragian)晚期。  相似文献   
12.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蝎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件晰蝎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 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晰赐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  相似文献   
1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中国—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Sino-Canadian Dinosaur Project)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队伍,相继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发现了龟类、离龙类、鳄形类、恐龙、鸟类和原始哺乳类等化石,但我们对该恐龙动物群面貌的认识仍存在很多不足。深入开展对这一地区恐龙动物群及其地层的系统调查,不仅有利于厘清该动  相似文献   
14.
陈晓云  谭锴  卢立伍  姬书安 《地质学报》2022,96(11):3722-3732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一带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中的2件原角龙属Protoceratops头骨化石,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齿骨腹缘近于平直、上颌骨侧面近水平向的嵴较直且较弱、〖JP2〗无上颌骨齿,表明其应归入似希腊鼻原角龙P. hellenikorhinus。该种鉴定特征被修订为:原角龙属个体较大的种,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鼻骨角突发育,无前颌骨齿,上颌骨侧面前后方向的嵴相对平直且较弱,鳞骨腹突伸长且与方轭骨相接触,齿骨腹缘平直,前齿骨前缘与腹缘形成一明显夹角,隅骨后缘由一向后的三角形面形成。〖JP〗这是似希腊鼻原角龙在阿拉善地区的首次确切记录,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也成为该种化石继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之后的第2个分布区,大大扩展了该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并为两地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5.
滇中妥甸组中首次发现昆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次在云南滇中地区晚侏罗世妥甸组滥泥阱剖面和级山坡一带发现昆虫化石2新种:Mesobluttula tuodianensis sp.nov.和Neorthophlebia yunnanensis sp.nov.,未定种3种。其中长翅目新直脉蝎蛉新直脉蝎蛉属(Neorthophlebia)在国内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该鱼群包括古鳕类(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而仅将靖远阶作为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印度板块在5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撞击了亚洲板块,造就了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喜马拉雅山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笔者又提出一个新观点:印度板块在约2亿年前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时,将一个发源于非洲、南美洲的“冈瓦纳恐龙动物群”送上亚洲大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以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为特征的恐龙类动物群。这一事件不仅使亚洲首次出现了恐龙动物,而且板块相撞还造就了南亚地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纵向水系,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在宁夏中卫晚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的软骨鱼类两个器官属Listracanthus和Petrodus。相似的化石曾在欧洲和北美的石炭纪黑色页岩中出现,但在中国是第一次记述。生物地层学分析表明,这2个器官属的共生出现,可以作为判断晚石炭世地层时代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禄丰中侏罗世弓鲛(软骨鱼类)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句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 1941)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弓鲛鱼类之一,由杨钟健建立。由于建种的化石材料均为破碎的鳍棘,因此与其他弓鲛鱼类难以进行较全面的对比。本文依据在禄丰川街盆地发现的新化石材料,对后甸弓鲛进行再研究,补充了描述、修订了其特征,并讨论了弓鲛属的生物地层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 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蜥蜴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近,我们在辽宁义县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采到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无疑为细小矢部龙(Y.Tenuis),且与同种的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建议将金刚山的标本作为该种的新型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